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热卖(1 / 2)

光阴似箭,嗖的一声就飞走了。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六月底,刘周又迎来了一次期末考试。

考完试,大一就算过去了。

距离上次刘周和贾樟可几人吃饭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

在五月底的时候,于立伟就帮刘周在香江注册好了一间工作室,名字刘周取的很随意,就叫做玛珈电影工作室。

这只是个皮包工作室,完成《小武》这个项目后,刘周都不确定会不会把它注销掉。

工作室弄好后,刘周也以工作室的名义和贾樟可的胡同电影制作公司签署了投资合同,十万块也打到了电影项目的专门账户上。

至此,两人也算是真正地达成合作。

刘周感觉钱打过去之后,贾樟可对自己多了分亲近,少了分客气。

刘周也趁着这个机会,和贾樟可就电影交流过好几次,让他受益匪浅。

因为电影七月份就要开拍了,在六月中旬的时候,贾樟可就去汾阳老家采景确认拍摄场地了。

这段时间,刘周除了和贾樟可混在一起以外,当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正事。

除了专业课,刘周也在五月底将写好的《想见你》的三万字文稿给编辑曲河发了过去。

曲河亲自审稿,第二天就打电话过来说,稿子没问题,可以发。

这次的合同,杂志社给刘周的待遇提高了不少。

主要是因为刘周的那本《一闪一闪亮星星》卖得太好了。

在首印三万册三天卖完了之后,加印的五万册在不到一个星期内再次被一扫而空。

各个省份的经销商纷纷打电话给杂志社催着发货。

《萌芽》显然没有想到刘周这个新人的书居然卖得这么好,让他们此时感到既开心又懊恼。

开心当然是书卖得好,懊恼则是因为他们发现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盗版了,但是他们现在却没那么多货。

这次杂志社主编也是发狠了,直接加印十万册,让印刷厂加班加点的开动机器,然后直接发往各地的书店。

本以为十万册能够顶一段时间,但是主编显然还是低估了青少年对这本小说的喜爱。

对此时还略显保守的青春男女来说,这本书无疑对他们有致命的吸引力,赚足了他们的眼泪,甚至牵引着他们的情绪。

而在青少年群体,一个人知道了这本小说,就意味着他周围一大群人会知道。

这本书现在已经渐渐在全国的各个校园掀起了热潮,尤其是结尾的那一句,“张万森,下雪了!”更是成为一句流行语。

所以新加印的十万册也没有顶多久,不到半个月再次销售一空。

在六月中旬的时候,杂志社这次直接再加倍,再印二十万册。

到现在六月底,有些地方已经又缺货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萌芽》对刘周的态度也热情了很多。

不仅杂志主编亲自和刘周做了交流,给的待遇也提高了不少。

比如之前约好的采访,他们本来是直接让京城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的,最后他们直接从魔都这边安排了一个团队来对刘周进行采访。

再比如新小说的合同,连载的稿费直接给了千字一百,翻了一倍。

版税提了四个点,给到百分之十。

刘周对此也比较满意,没有讨价还价直接和他们签了合同。

从事了这一行,刘周也知道,版税提升一个点就很不容易。

因此刘周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小说卖得好,就直接开口索要百分之十五这样的业内顶级版税比例。

而且刘周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小说为什么能卖得这么好,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萌芽》杂志社这个大平台。

没有他们遍布全国的渠道,酒香也怕巷子深!

刘周的新小说将会在七月份的上半月刊开始在《萌芽》杂志上连载,在此之前已经宣传了一个月。

对于小说的热卖,刘周当然是非常高兴的,这意味着他又有一大笔钱进账。

本来还在纠结下学期是去外面租房子还是直接买一套,现在也不用纠结了,当然是买一套,而且还得是四合院!

京城买四合院,魔都买老洋房,这是重生人士的标配。

再说了,四合院确实升值潜力更大,既然如此,四合院当然是首选。

不过现在刘周还没有时间去看,杂志社那边的稿费也还没有结算,但刘周已经拜托班主任老黄帮自己问问了。

刘周根本没这方面的路子,他认识的人中也只有班主任老黄可能有这方面的人脉。

老黄听到自己要买四合院也是吓了一跳,还以为刘周是个富二代,在了解到刘周是写小说后对他又高看了一眼。

最后在嘱咐了刘周一句不要耽误了学业之后,就心里想着谁可以帮自己的爱徒解决这个问题。

期末考试之后,刘周和刘叶还有秦皓再次来到东来顺吃散伙饭,不过这次多了个黄小明。

这两三个月,不仅刘周和黄小明的关系深厚了许多,在刘周的牵线搭桥下,刘叶和秦皓也与黄小明处的非常不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