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直隶兴学运动如火如荼,王守仁一记妙手,让那些想要阻扰兴学的官员就跟吞了苍蝇似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座座乡学乃至县学拔地而起。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可以说是天下所有学子的第二故乡,然而要是在大明真论起人文荟萃,南直隶排第二,谁敢排第一?
别的不说,光是南直隶在大明贡献出的进士都是车载斗量,将其它省份远远甩在了身后。
因此南直隶也可以说是儒家读书人的大本营,在这片相对富庶的地域上,读书人比比皆是,整日里皓首穷经的儒者,还有那些每日深埋经卷,苦读经典,摩拳擦掌准备征战科场的读书人更是难以计数。
在读书人扎堆的地方兴学,本身是好事,然而在有心人的运作下,儒家读书人对于新兴之学充满了排斥。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新兴之学有三点让众多读书人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首先是所有适龄孩童强制入学,这一点怎么说都能算是德政,但是要看从什么样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看待。
科举出仕,乃是寒门翻身的最大途径,也是无数寒门士子穷其一生追求,进而改变命运的终极目标,但是真正家徒四壁,穷的连饭都吃不起的寒门子弟又能有多少读书的机会?
凿壁偷光的典故之所以能成为典故,不就是因为这种事少的可怜,所以能够成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