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像电视剧,但残酷的是现实。”
b站“肿瘤医生赵东兵”的科普视频里,一条弹幕写道。
他的科普视频大都是记录门诊经历,消化道肿瘤患者或亲属带着惊慌和不安抛出一个个问题,每一个都得到赵东兵的耐心回答和梳理。他给出治疗方案,在确保所有疑惑都被解答后,问诊结束。
作为肿瘤防治的“国家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主任医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赵东兵从2020年5月17日开始做短视频科普。迄今为止,累计上传了314条科普视频,在今日头条和抖音分别有50万、万的关注量。
“最近三个月,在我的门诊就诊的病人至少有一半看过视频,所以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赵东兵说。对医生来说习以为常的门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记录整个看病过程
说是短视频科普,赵东兵的视频可不短,每期门诊视频常常在8-12分钟。不光记录完整的看病过程,还在结尾附上专业性科普介绍。
刚开始,制作团队提出拍摄门诊视频后,赵东兵有些抵触:门诊有什么好拍摄的?自己的门诊量很大,拍摄视频每个人的问诊时间会延长,影响工作。把看病的过程拍下来容易泄露隐私,患者也不会愿意。
新冠疫情期间,赵东兵的门诊相对没有过去那么忙,拍摄门诊的场景变得可行。
“出门诊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科普的过程。患者或者家属需要了解疾病相关的知识,正常人实际上也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怎么让他们知道?就是要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讲解医学知识。”
拍摄视频的前提条件是患者知情且同意。赵东兵告诉患者将把整个看病的过程记录下来,如果同意,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以科普的形式去展现。
“我开始以为患者会非常不愿意,但是后来发现他们非常愿意。”赵东兵表示,一方面很多患者不懂医学知识,赵医生之前出门诊就同意患者或者家属也可以把他的话录下来,所以,是两厢情愿;另一方面,每位患者都希望医生尽可能地多解释多讲一些。拍摄门诊视频后,赵东兵的门诊时间确实有所延长,有时是看到下午上班的医生来出诊了才能结束。
“说实话,我们国家的民众对肿瘤的了解很浅,也没有特别可信的渠道。虽然网上信息非常多,但是良莠不齐,专业和非专业、中医和西医,患者无从选择。所以他们特别希望有一个专业、权威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