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短急个球啊,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儿啊西边黄河流……”
深夜,买夜宵的姚远哼着小曲儿,走在回家的路上。
手里拎着一个大塑料袋,里面有一份麻辣烫,两串腰子,还有鸡翅、板筋、韭菜、连贴啥的。
连贴,发音是这俩字,具体是哪个字不清楚,指猪的脾脏。
晃晃悠悠的走着,经过团结湖公园的时候,突然不知从哪儿钻出一位大姐,道:“老弟玩一下啊?便宜,50块钱!”
“不了不了!”
“玩一下吧,真的便宜啊!”
大姐纠缠上来,姚司令小跑着才没失身。
燕莎桥、团结湖公园时有布施的女菩萨,他碰到过好几次,夏天多一点,冬天少一点,瞧着也可怜。
去年就是50,今年还是50,倒是没涨价。
不像后世,资质好的都跑去直播了,坚守岗位的也贵得令人发指,甚至陈奕迅专门唱了首歌,怀念从前: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贵的模样……”
回到了锦湖园公寓。
供暖还不错,穿个衬衣就OK,他把麻辣烫套着袋装碗里,外加一大把烧烤,坐在电脑前开旋。
《英雄》,人数57632,评分2。5!
又回涨了0。5。
评论条数13486!
姚司令撸着串,吃着又麻又辣又烫的麻辣烫,认为火候差不多了,遂打开一个文档,亲手码字。
…………
一部电影的舆论,很容易形成随大流的节奏。
《英雄》便是如此。
纸媒评论不用说了,这是多卖报纸的好机会;门户网也不用说了,搜狐、新浪、网易全做了专题,收集媒体、网友评论,坐享其成。
电影院更不用说了,好几年没有过的盛况,赚到钱了啊!
空中网的无线周边产品也不用说了,用户颇为可观,盈利肯定没问题。
就在这种貌似大杂烩,实则行业分明的环境下,【麦窝电影】突然弯道超车,以谁也没想过的一种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网上专门的,针对作品的打分和评论。
当前最具影响力的BBS,是天涯和西祠,自然也有讨论《英雄》。但讨论讨论忽然发现,不太过瘾,人家直接挂出一个:
《英雄》,2分!
比什么都直观!
于是吸引了不少其他网站的网友前来,汇入其中,一起参与。
而就在这日清晨,起早上网或者一夜没睡的网友,发现【麦窝电影】频道更新了一个页面,并推荐了一篇文章:
“华语电影新时代从《英雄》开始!”
“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影是作为重要的政宣工具、意识形态工具而存在的,文艺界不叫文艺界,而叫文艺战线。
改开之后,大量思潮涌入,中国电影开始了新阶段的启航。
第四代把持话语权,以及第五代的崛起,导致国内形成了一股讲究思想内涵,讲究艺术性的电影风潮。
但实际上,各家制片厂除了完成主旋律、艺术性的任务之外,一直在暗戳戳的拍一些黄暴片,加入拳头和枕头,就为了让中影统购统销时能开到最高价。
中国电影一直是扭曲的,纸面上服务意识形态,心里头想着多赚钱,但又缺少经验,不会拍商业片。
90年代电影低谷,外部大片引进,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若非出了个冯裤子一己之力撑起国产商业片,每年的票房排行榜上早就被港片、好来坞片霸占。
……
《英雄》的内容这里不做探讨。
我只想说,最近这几年是国内电影院最惨的时候,我家乡只有一家正规电影院在勉强支撑,门可罗雀。
如今难得热闹起来,门口一堆人排队,还有卖黄牛票的。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观众又有热情了,又愿意走进电影院了。
你们可以看看今年的票房排行榜,第一《哈利波特》,第二《指环王1》,第三《星战前传2》,第四《蜘蛛侠》……前十名另有《谍影重重》《精灵鼠小弟》《ET》。
好来坞片占了7个。
有人说看电影就是图个乐,可以,但如果有一天,你看遍影院都找不到一部自己国家的电影,你又是否会感到悲哀呢?
所以在当今的环境下,讨论《英雄》的内容毫无意义,它的价值更在于一种先河,一种形式,一种示范作用。
1,营销宣传,巴拉巴拉。
2,大片制作,巴拉巴拉。”
然后又道:“还有两点,是几乎所有人都忽视的!”
“一个是今年我们完成了院线改革,《英雄》是第一部全国同步上映的电影,这在调动观众热情,票房增长,防止盗版等方面,能起到极其良好的效果。
第二个是票房分账。
以前电影院最多能拿到65%的分成,片方辛辛苦苦拍一部片,明明成绩不错,却收不回成本。
而《英雄》凭借之前的宣传气势,大胆与院线谈判,将分账比例提到了40%。
其实还是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