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投资人生[重生]> 投资人生[重生]_第22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投资人生[重生]_第22章(2 / 2)

说完,他也没再废话,跟对方打了个招呼,转身就离开了银行。孙大妈站在原地琢磨了一会这句话的含义,突然有了点明悟,是啊,如果没人知道它的好,可不就真好了?一拍大腿,她又一次朝家里跑去。

这一天,陈远鸣在上海市走了四家银行,用同样的方法一共购得120本,合计12000张股票认购证,全部都是无记名的“白板”。坐在临时预定的酒店里,他又认真清点了一遍剩下的钱,和日历上记载的时间,安心的呼出了口气!

剩下的,就是等待了。

☆、第二十三章

1992年1月19日到2月1日,这次赶在春节前夕进行的股票认购证发售就这么不温不火的结束了。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次认购式新股发行,92版上海股票认购证正式销售时其实并不被人看好,最终销售量只有不到210万份,抢购、热销之类根本无从谈起,离银行和证券商们的预期相差甚远。实在是因为这种认购方式太特殊了。

认购证全年可以使用,分四次摇号,中签才能买到上市新股,这就意味着极大的潜在危险,谁能保证每一张认购证都能中签呢?同时30元一张的价格超过了大部分人的承受底线,再加上购买时限定上海市民,更是在门槛上设置了先决条件。在1992年年初,宣布上市的新股只是十来家,又有几个敢为这十来支股票倾尽自己毕生积蓄……

然而陈远鸣深知,这一切都会变成另一幅模样。

在春节假期结束后不久,广东路的万国证券黄埔营业部门口就开始冒出了一些寻购认购证的二道贩子,他们打出的价码无一例外比原价要高上几分,基本是按照连号收购,每100张连号的证本在3500-4000元不等,如果是未记名的“白板”,价格还能高上几分,毕竟真正购买股票时是需要身份证对号的,像申银证劵还好,允许二次更名,万国证券这种死硬派目前就坚决不允许改名,就算到手也无法顺利出货。

但是陈远鸣却不为所动,每天只是默不作声的在几大证券公司门口溜达一圈,跟二道贩子们询问黑市行情,即不买入也不卖出,像一个普通外围群众一样静静旁观。如此半个月后,连一些黄牛党都跟他混了个脸熟,有些看到他就直接扭头,根本不想搭理这个找事的毛孩子了。

如此转悠了大半个月,一直到2月底,随着小道消息的增温,二道市场也开始变热,百张连号从当初的3000元原价,飙升到了2万元左右,一眨眼就是十倍的利润。直到这时,整个认购证市场才火热起来,除了那些二道贩子外,越来越多的真正买家也开始亲身上阵,穿着体面的精英人士出现在了证券市场门口,指望着能够收购一两本“白板”,亲身杀上股市。

然而这些依旧无法打动陈远鸣,10倍的利润又如何?这可是92认购证,可是后世所有炒股人士都熟知的第一波“百万潮”,这时不论以何等价格出售认购证,都是个亏本买卖,只有恰到好处把握四次摇号机会,不断流转资金,卖出手里的股票,购入新股,才能把利润最大化。92年的认购证中签率不像世人猜测的那样只有3、5成,而是累计80%以上,尤其是第二次摇号,中签率高达50%,这样惊人的利润,他又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但是目前陈远鸣也有着自己的顾虑,对于他而言,最大的困难不在于预测股市的发展,而在于他的自身条件。

这时进入上海股市,只能凭借上海居民身份证办理股票账户,同时年满18周岁。这两个条件无论哪条都跟陈远鸣相差甚远,他一个孤身来沪的毛头小子,现年还不满16岁,又从哪里寻找合适的证件代理人,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同时新股上市的真正认购还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但是他半年来的所有收入——包括倒卖手表的盈利和临走时疤子塞的那个10万大红包——除了寄回家那部分,只剩下39万,其中36万已经用来购买了股票认购证,还有一些用于支撑日常生活,能拿出来购买新股的也确实不多了。

两重难关卡在那里,他必须想出一个真正稳妥的解决方案来。

抱着这样的心思,他出入广东路上那些小型沙龙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直到这时,也有人隐约猜出了这个少年可能手里有货,不过是在等待卖点。关注他的目光越来越多,在别人密切关注的同时,他又何尝不是在关注这些手握大把资金的真正买家们。

这种相互的揣测一直持续到了3月1日,当天晚上,在陈远鸣走出王宫饭店,朝自己订下的饭店走去时,一个声音喊住了他。

“前面那位小兄弟,等一下。”

声音还不错,虽然好像用嗓过度略带了点低哑,陈远鸣扭过头,只见一个30来岁的中年人快步跟了上来。来人身材比他高十几厘米,穿着一身在当时已经算相当得体的西装,脸上两道剑眉,眼神锐利,给表情平添几分严肃,带着点军政世家的味道。这个人他认识,陈远鸣微微眯起了眼睛,最近十来天经常能在王宫饭店看到他的身影,身边还跟着两个跟班,似乎在大肆收购认购证。压住了嘴角挑起的那抹笑意,陈远鸣站定了脚步。

只花了几步,那人就大步来到了陈远鸣面前,上下端详了陈远鸣片刻,友善的伸出了右手。“小兄弟,你可让我好找啊。”

陈远鸣却没有接过,只有挑了挑眉,“这位先生,我似乎跟你不熟。”

那人面对这种有点尴尬的场景,到是没什么窘态,干脆的收回了手,爽朗一笑,“这半个月你在淮海路、广东路逛的时间可不短,像你这样打扮的孩子还真没几个。怎么样,都到摇号前夜了,手里的货还没定下买家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