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很高兴,欢呼雀跃,向他道谢,他听不见。他撕开草席上的一个豁口,露出她的脸,弥渡借着月光仔细看,第一次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清自己的长相。和铜镜中的倒影有差异,原来天庭更饱满一些,下巴更玲珑一些。她和这里高鼻深目的胡人不同,她有柔和的轮廓和五官,同这个道士一样,都是中原人。
道士拿袖子拂去她脸上的沙土,拍打她,掐她的人中。弥渡起先有点事不关己,后来感觉到疼痛,突然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附进去,像落进一个无底洞,不停下坠,重重落地,四肢百骸被击得粉碎。
道士喂了她一点水,燃烧的食道和胃瞬间淬了火,冷却下来,她能发出声音了。她张了张嘴,听见自己悲凉的语调,哀凄唤着“阿耶”。
其实她并不知道她的阿耶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明明活着却被下葬。她的记忆有断层,是一截一截的。比如她记得某个场景,深幽的庭院里,累累花树下,两个总角的孩子坐在台阶最上层吃胡饼……她记得自己的名字叫弥渡,也许是取自家乡的某一个地方、某一条河流,但她不知道自己的姓,她的记忆里没有痛苦。
道士把她带回他落脚的地方,是鸣沙山崖壁上众多洞窟中的一个。道士的俗名叫王朗,敦煌人都叫他王阿菩,意思是像菩萨一样慈悲。
一个道士却被唤成菩萨,这里佛教相比道教更鼎盛。王阿菩给她食物,她略好些了就坐在栈道边缘,边吃边眺望茫茫戈壁,头顶是朗朗星光,饼屑落下万丈深渊。
王阿菩蹲在她旁边,问她还记不记得自己叫什么,从哪里来。她说:“我叫弥渡,不知道从哪里来。”
王阿菩看她的目光越发怜悯了,稍后又释然,“懂得越多,烦恼越多。都忘记了,才能涅磐重生。”他笑了笑,“我给你重新取个名字,以后就叫莲灯吧。《大正藏》里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希望你四德兼备,从今天起,做一个崭新的你。”
于是弥渡这个名字就随着沙坑一起被填埋起来,她喜欢自己的新名字,很洁净,很光辉。那年她十三岁。
她和王阿菩相依为命,她曾问过他为什么来敦煌,他说为了完成好友的遗愿。
王阿菩的朋友是个有理想的僧人,立下宏愿要将佛教发扬光大,夜以继日在石窟中作画,画神众和伎乐天。但是世人不理解他,他孤身一人染病圆寂,事隔几个月才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