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二代并不恨燕王,读书明理,他们很清楚他们的父辈犯下的罪行,如果燕王将他们交到宋国,宋朝廷即便不杀他们,也是流放,而且很多都会流三族,他们不但自己家庭会被流放,还会拖累亲族。而燕王不喜株连,只流一家。而且给他们留了通道,如果是宋朝的流人,是没资格考科举的。蔡京家族、朱勔家族这样的家族,是永不叙用的。除非有朝一日,天子开恩赦免了他们的罪行。
而东洲流人,第二代就可以做官,还有什么恼恨的呢?真正恼恨的,主要是一些武将家族,他们中很多是李成、孔彦舟这样的流寇部下,本就心狠手辣,却又没到被杀的程度,都是些小武官。在流寇中都做不大的,其实自身就没什么本事。所以他们的仇恨,根本翻不起浪。这些武将家族,在东洲几年之后,就已经被那些文官家族压制,都不用燕王看到他们的仇恨,东洲本土豪族就将他们淘汰了。他们的子弟不读书,出人才的概率很低,反而大多子承父业,继续为非作歹,比在大宋还无法无天。
这几年被狠狠的镇压了,有罪行的继续流放,这一回是流亡到长山以东。长山就是洛基山脉,流人官僚们开拓之际,发现了这条绵延的极为夸张的山脉,从极北蔓延到了极南,翻过山脉非常困难,那边有什么,目前还不太清楚,只知道有一片广袤的旷野,奔跑着数不清的野牛,有赤脚飞奔追逐野牛的高大生番,一旦被流放到了这里,就很难回去了。因为孤身难以翻山越岭。
可是燕王流放武将家族,也不是让他们去死。将他们流放过去,是让他们开拓的。给他们留下了种子,希望他们耕作,给他们留下了武器,希望他们自保。
这些人依然没老实耕作,自保也绰绰有余,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群连铁器都没有的生猛番人,这些人悍勇无比,族中勇士可以跟野牛搏斗。但他们武器低劣,拿着木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的过身披铁甲的流寇武将。甚至一个妇人,扳动弩机,就能射杀这些勇士。
流亡武将家族,开始劫掠这些生番,目的倒不是抢夺财物,生番无财。只是为了征服,许多生番部族被他们杀怕,臣服他们,给他们进贡。这些武将家族,在长山以西,渐渐成了领主。生番之间发生冲突,不是请他们仲裁,就是请他们助战。
武将家族,征募生番人力,帮他们修建土堡,成为一方霸主。但到了这里,他们也收敛了起来。以前他们沿海掠夺,目的是跟往来宋商做贸易,将掠夺的财物卖给宋商,可到了长山之东,这里没有宋商,他们能交换的对象,只有山中的军塞。
他们将从生番手里征收的大量野牛皮毛,在军寨这里换取食盐、铁器,粮食他们不缺,他们掳掠了一些懂得耕种的生番做奴隶,帮他们种玉米和小麦。他们自己则养马,练武,只要保证自己的武力,就能永远作威作福。
他们还从征服的部族中,为自己挑选家将,甚至将一些部将卖给军塞,军塞又送到燕王军中。他们走的是一条铁血之路,带着明显的征服风格。
在长山以东,已经形成了数十个这样的武将领主家族,他们分散极广,但却互相联姻。互相之间绝不内斗,互相帮助,镇压对方统治的番人部族。有的大领主,甚至征服了几十个大小生番部族,控制着整条大河流域,建立了十几座屯堡,让家族子弟镇守。
由于控制的地域极广,哪怕生番的生产水平很低,这些家族的生活也过的滋润。但却不够稳定,因为生番非常野蛮,征服他们很难,让他们持续臣服更难。因此这些武将家族,其实一直在征战。即便他们装备精良,也难免战死沙场的命运,比战死更普遍的,则是病死。长期出征,很容易染上各种疫病。不过他们比生番强得多,他们发现生番部族,动辄染上疫病,有些部族甚至整族病死。有的领主发现,少了一两个生番来进贡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生番叛了,而是生番灭族了。
武将家族虽然文化水平低下,但生活在一个文化水平高的社会中,他们懂得的常识本身就比较高,这种不是文字记录和传递的常识,也是一种经验和智慧。至少他们知道,疫病而死的人,必须尽快处理掉,甚至有的武将家族是有大夫存在的,江湖郎中也是郎中,他们懂得将得病的人隔离起来,建立诸如大宋境内对待麻风病人那样的麻风村,让这些病人自生自灭。
借此保护了大量健康的生番,有不少生番部族因为他们采取这种措施而幸存,当看到那些没有来得及采取措施,或者还没有被征服的部族整族灭绝的惨剧,生番部族对征服者不但有畏惧,也有感激之情。
武将家族也将一些先进技术带给了生番部落,比如制造弓箭。他们会自己制作轻弓,赏赐给亲近的生番部族,但只有弓,没有箭。生番狩猎,需要使用木箭,箭头采用石头。绝对不会有铁器流入生番手中,毕竟武将家族自己手里的铁器也极少。
他们需要高价跟军塞进行交换,他们跟军塞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特殊。因为把守长山军塞的,也是流亡武将家族,多少都有些关系。甚至有的武家家庭流放了,他们的亲族就在守军塞。武将家族跟军塞守军之间,也是联姻的。
通过这种特殊的关系,他们控制着铁器贸易,保持他们对生番的绝对优势。
这些武将征服者强大吗,很强大,不但自身始终保持了强烈的征服文化,而且有许多生番死士为他们效力,最大的几只武将领主,甚至能拉出上万人的大军。他们威胁大吗,几乎没有。因为除了他们家族成员,生番家将之外,他们拉出来的大军都是一群石器时代的乌合之众。
带着这样的乌合之众去冲击军塞,那是开玩笑,他们也从没有这种想法。他们更多的是维护好跟军塞之间的关系,那些军塞,守将现在大多还是武将家族子弟,对他们还很客气。但却已经隐隐流露出了一些看不起的态度,军塞子弟,并不羡慕武将征服者,虽然这些征服者作威作福,但又能怎样?他们剥削生番天天吃肉,东洲谁不是天天吃肉,能天天吃菜,那才是贵人。他们从生番手里可以得到大量进贡,谁稀罕呢?物产丰厚之地,远在大宋,他们留在山西的,多少还能穿得起代价高昂的棉衣,这些武将征服者连麻布都买不到。只能跟生番一样,穿起牛皮,过起茹毛饮血一般的生活。
尤其是当长山以西人口越聚越多之后,生活也就越来越丰富和舒适。食盐、粮食早就可以自给,现在一些地方甚至开始自给纺麻织布,烧制陶器、土瓷,酿造东洲浊酒,基本的日常用品其实都已经可以自造,只有铁器,精美的丝绸、瓷器还需要输入。可这种基本的生活用品,长山以东根本就没有。不是商人不肯卖给他们,而是商人根本不会来,军塞是带着使命的,不然这些军塞守军,才不会来守苦塞,他们也想住在山西的家里。将军塞里一些物资卖给武将征服者家族,更是出于一种道义,不想看他们死而已。
至于卖给他们的物品价格过高,那不怪军塞,因为军塞运输物资到这里,成本就极高。
这些武将征服者家族,仇视燕王吗,或许有,但他们最热衷的,还是向燕王效忠,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离开山东的出路。他们这些人将长山称作哭山,因为他们是哭着被流放到山东的,时至今日每当军塞流人出塞,无不嚎啕而去。
可是因为他们的子弟懂得跟生番交流,多有带领生番打仗的经验,自身悍勇之气未消,因此在燕王军中服役的生番骑马步兵,多是他们统领,有的人立功之后,可以留在大宋,让人艳羡。也有立功之后,免除他们家族流亡之罪,居家迁回大宋的先例。一旦有这种机会,大多数征服者家族,会毫不犹豫将自己征服的生番部族,交给亲近的好友,最多留下子弟统领他们,然后举家回迁。
让军塞子弟费解的是,这种不毛之地,竟然还有东藩府学的才子来当官。他们真是想当官想疯了吗?
这几年有大量府学子弟,从一座座军塞出关,跟那些哭天喊地的流亡之人完全不同,他们脸上都带着一种战天斗地的神情。他们前往山东,会进入一座座征服者家族的城寨,帮助这些家族管理城堡,记录周边生番情况,编写地理志等文献,然后不断传回府学,作为他们的学弟研学的素材。
这些才子会在哪里停留三年,然后花费一年翻越哭山,回国做官。可是很多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