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哥本哈根被包围后,一直不愿意征召新的军队的瑞典宣布独立,瑞典贵族选举了新的国王,在斯德哥尔摩建国。瑞典退出战争,让丹麦帝国损失了军火来源,终于接受白女真的条件,以割让日德兰半岛的惨烈代价,退出了这场战争。此战过后,丹麦帝国再也不是一个一流强国,从世界舞台上退出。
击败丹麦之后,白女真帝国调转枪口,集结主力反攻神圣罗马帝国,这一次不但夺回了西里西亚工业区,还深入敌境,杀入了波西米亚,包围了布拉格。神圣罗马帝国宣布永久放弃西里西亚,换取了难得的和平。
战争打到第四年的时候,白女真陆地上的敌人,就只剩下法国了。
而这时候,汉国已经夺取了英国在西非的基地,并且进入印度洋,联合法国舰队,将英国残存舰队歼灭,法国人夺取了英国在南印度的基地。
英国人不甘心也不敢放弃印度这个巨大的贸易对象,寄希望于白女真能从陆地上击败法国,于是继续咬牙战争,一面继续封锁法国大西洋港口,一面将本土舰队调往地中海,试图争夺地中海霸权。此时在西非基地已经丢失,也很难重新从汉国手中夺回,唯有夺取地中海控制权,通过苏伊士运河才能继续保证通往东方的航道。
法国人确实很难支撑海陆两线作战,人类历史上唯一能在海陆两线保持优势的国家,还是二战后的美帝,此时的法国显然没有美帝那样的相对实力。而且法国海军实在是差劲,在自己的后花园地中海,竟然也打不过海盗出身的英国海军,节节败退,虽然没有丢失基地,却在多场海战中,被劣势英国皇家海军以少胜多,打的龟缩在港口不敢出海。
可在陆地上,解放了的法国农奴组成的义务兵,在保家卫国的情况下,战斗热情高涨,竟然跟白女真的正面战斗不落下风。双方爆发多次欧洲历史上十分罕见的十万级别兵力的大决战,伤亡极大,却始终分不出胜负。
战争打到第五年,各大参战国都支撑不住。大燕帝国看到战争造成印度洋地区贸易萎缩的情景,又不想看到汉国扩张的太厉害,于是发出调停。
在汉国略微偏袒的情况下,法国不得不将科钦归还给英国,英国放弃在朱罗帝国的贸易垄断,开放科钦,汉国也将西南非的英国基地归还,但夺走了刚果河口的基地,同样的各方宣布开放港口给第三方。英国海军撤出地中海,法国则同意允许英国商船通过苏伊士运河。
白女真则放弃了争夺诺曼底地区,却将占领下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吞并。
此战过后,法国在欧洲的综合实力依然是第一,但在陆地上被白女真王国压制,在海洋上又被英国完全压制。
神圣罗马帝国更加衰弱,因为中途退出战争,法国以此为由,拒绝将北意大利移交给神圣罗马帝国,这两个天主教国家联盟彻底破裂。
法国西部,因为吞并了巴塞罗那伯国,导致阿拉贡王国和卡斯蒂利亚王国结盟,葡萄牙则吞并了南方名义上归属神圣罗马帝国的安达卢西亚公国领地。伊比利亚半岛上,分化为葡萄牙跟卡斯蒂利亚联盟两大势力。
法国跟葡萄牙联盟,白女真则跟卡斯蒂利亚联盟结盟。法国又极力拉拢白女真东部的女真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因为北意大利问题,立刻倒向之前的敌人白女真帝国,欧洲大陆快速分化为两大军事集团。不加入一个军事同盟,谁都没有安全感。
两大军事同盟的出现,意味着下一场战争规模会更大,更加惨烈。
这场战争中的东方文化代表,东洲汉国赫然发现,面对欧洲白夷,他们的军事技术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战争频仍的欧洲国家,在武器革新上,已经走到了世界前沿。火炮时代,东亚一直引领潮流,但欧洲人开始将火枪技术带到成熟。
火枪彻底淘汰了铁甲,不管是欧洲传统的锁子甲,还是学自东方的中原扎甲,或者刚刚出现,还没来得及走向辉煌的板甲,统统被淘汰了。
轻装上阵,手持步枪的步兵,成为战场上的主力,骑兵有史以来第一次,变成了一个辅助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