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章 舌尖上的三国(2 / 4)

李素假装意外:“你们幽州百姓居然从来不吃未熟透的麦子?据我所知,在关中与河内青黄不接时,多有百姓如此吃的——我看,这些麦子不如也提前割了吧。”

其实,李素当然不知道关中与河内百姓有没有这么吃过,但《风味人间》是这么说的。

这时,旁边那个一开始就挺懂行的小吏,挺身而出谏言:“別驾,如今这麦子刚刚灌浆,比彻底成熟时要少很多粉粒。眼下吃掉一斗麦,只能顶得彻底成熟后六七升的耐饥,谁会为了抢这点时间,白白损失三分之一的收成呢?

而且如今这些麦浆中,有些微酸的油脂,要彻底成熟才能转化为麦粉。这些油脂会导致麦粒收割后迅速酸败腐化,不耐久贮,那可是毁了百姓一年的收成了。

至于別驾提到的关中与河内百姓偶尔有如此吃,卑职认为,恐怕是各地收成时令不同——按《四民月令》所载,河渭平原麦熟比幽州早得多,大约是两个月。

在他们那,这些麦子要长到如此有甜浆而未成粉,大约五月天就可以了,而咱幽州得长到七月。五月时抢收一些,多半是因为过冬后贮藏耗尽、春荒难度,故而在青黄不接时忍痛少量收割、现割现吃,以免百姓饿死。

但幽州之地,七月份麦穗才成熟到这般程度,而哪怕开春后赶紧种植芋头、薯蓣、葫芦等杂菜,也都能比青黄麦更早收获,何必再靠麦扛过青黄不接。幽州之民种麦,全然是为了贮藏过冬,又怎会如此浪费呢?”

李素听完这番话,心中非常满意。

这小子懂行啊!反而省了自己再编造理由,连《舌尖》都不用翻译了,人家直接引经据典拿《四民月令》帮你圆好了。

“你叫什么?现居何职?”李素居高临下问道,不由自主就用上了袁绍问关羽的语气。

看来久居上位确实容易让人发飘。

李素这么谦卑的人,发现自己属下那些NPC龙套里都能挖出人才,也会忍不住自矜得意。

“他叫田畴,年仅19,是本县户曹的一名书吏,小子一时妄言,別驾不必跟他一般见识。”县令郭聪连忙居中打圆场,就如公孙瓒截胡袁绍问关羽时的抢答。

李素一愣,随即释然,拍拍郭聪肩膀:“郭县令不必紧张,田畴说得很对,但我今日,偏偏就是要利用他所说的弊端,反其道而行之罢了。这样吧,此次坚壁清野,就让田畴配合我做个助手,事成之后我带回蓟县公干,可否?”

听说此人就是无终田畴,而且现在才是一个最小的底层书吏,李素也就不客气,直接调动了。

郭聪大喜:“还不谢过別驾赏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