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232章 连弩送上路够牌面了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2章 连弩送上路够牌面了吧(2 / 5)

董越唯一的后手部署,就是听了贾诩的话,攻关的同时,再分出一些兵力,去阳平关以南的西关驿附近再当道扎营、两边设伏。因为据说从马鸣阁道乃至嘉陵江而来的南线援军,肯定要通过西关驿才能抵达阳平关。

只要西关驿的谷口堵住了,攻阳平关的部队就不可能被抄断后路,可以一直攻打到敌人援军抵达那天,再徐徐退兵。

另一方面,西凉军还有一些新的、随着战局推进而逐渐暴露的困难,那就是他们的后勤。

因为一路上的粮食掠夺都远远低于预期,又没有攻破任何一座城池劫粮。所以目前西凉军吃的军粮,至少八成是从陈仓城运过来的。哪怕只是支撑十天半个月,损耗也非常恐怖。

事实上,哪怕汉军没有援军,光是靠阳平关这边死守,最多一个月,叛军就得分出相当一部分士兵用于运粮,从而渐渐不支。

而现在,哪怕军粮不足的情况还没彻底爆发,但各种军需物资必须省着用的隐性掣肘,却已经作用无疑了:攻关的时候,西凉军的箭雨压制变得越来越短促,几乎只有在飞梯靠上城墙的那一刻前后,最多半分钟内,箭雨才敢敞开了射。

其他耗材也是飞快地见底,以至于董越和樊稠一边拼命从后军的贾诩、张绣那儿抽调消耗品,另一方面得精确算好时间,比如再猛攻三天、五天。

估摸着敌军援军快到的话,趁着这个之前收兵,而且最好是收兵之前把箭射得差不多用完,能攻破那是最好。这样运力也最划算,还省得用不完往回运。

……

“杀啊!杀光叛军,保卫家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相比之下,阳平关关墙之上的状态,非常热忱,士兵们虽然武艺不精,士气却极为高昂。

毕竟阳平关内的汉中腹地,武库规模远不是大散关可比的——当初李素建议刘备“精兵都留在成都平原和南中,练兵、以战练兵”,目的是节约粮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