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722章 产业链从上到下一盘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2章 产业链从上到下一盘棋(3 / 5)

听诸葛亮讲得这么有条有理、各种情况的分叉选择条件都考虑到了,国渊以下的工程负责官员,才算是心中略定,觉得这事儿至少靠谱。

“那么敢问诸葛府尹,对于无法多挖超挖、然后养地下水的河段,加强方案又该如何施工呢?还请直白明示。”

国渊吃透这个“如果/否则”的分支句式之后,殷切地追问具体操作。

诸葛亮:“确认不能蓄地下水的河段,超挖之后,发现会脱水缩回去,那就把超挖出来的部分,先回填一些不易膨胀的其他周遭挖出来的土壤。

不用太厚,把河床找平就行,什么材料方便就用什么,还可以掺杂之前爆破产生的碎石、沙砾。

找平河床之后,就是最费钱的一步了——或许得在河床底部,以及河沿,砌上薄的青石板,或者随便什么附近开挖爆破出来的石材,总之是尽量弄得宽大而薄。

铺满之后,石板之间的缝隙可以以高岭土填缝。虽然填进去的高岭土未来会一直浸在河床里,会膨胀好多倍,但因为只是作为粘合剂,总量不大,所以不会影响,反而能把缝隙尽量胀满堵死,防止河水下渗。

另外,这方面提图斯工曹比我更有经验,他说可以在高岭土填缝剂里面再加入粉碎煅烧后的石灰石,以及别的一些辅料,因地制宜,造成一种类似于‘罗马水泥’的东西。

罗马水泥可以把石板之间的缝隙填到尽量不渗,膨胀率还比纯高岭土低得多。我们后续会多做实验。

如果这种用高岭土改良的罗马水泥足够廉价,全部就地取材、烧制的燃料耗费也不高,那就能加大罗马水泥用量、降低对石材的消耗和质量要求。

那些山脊垭口坚硬地层爆破挖掘时,碎裂出来的碎石板,或许也能用水泥粘合缝隙凑合使用,反正河床的砌石对坚固程度没有要求,不承力,只要减渗即可。”

国渊听完之后,心里对于“这条运河最终是否能修成”这个问题,总算是彻底踏实了。

细分应对方案做得这么扎实,完工肯定是没问题了,大家都得有信心。

不过,提图斯说渗漏和不渗漏的河床,比例五五开,那就是最后至少要修二十多里长的河段、底下是铺石板的!

这个成本,还真是奢靡啊。

如果把河底铺一层石板,这个工作量和修城墙的时候、夯土墙外包砖石相提并论。

那二十多里的施工量,相当于是把长安城或者雒阳城这样的国都级别巨城、其中一面方向上的城墙,夯土外面包一层石头了!

长安雒阳的城墙都是“高厚七丈”,单侧边长从七八里到十二里不等。

运河的河面宽度倒是没那么大,不过四五丈宽还是要的,否则往来两个方向上船只不好交汇。另外运河只用铺底不用盖顶,比包城墙省一半。

不过河段的长度有二十多里,可不等于把长安城北侧城墙全包砖的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