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都是自己人,他到也不会在乎这些,但话说回来了,有些话也不必细说,不然回京之后,在皇帝面前乱说一通,不准就惹出什么麻烦来,所以人还是要糊弄一下的,说不得微微一笑,“这个成算嘛,当有七八分在手,若是金州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胜算当在九分。”
李师雄连连点头,心里却是暗道,这话看来是一定得传给陛下的,这是在给人家自己留退步余地呢,若事有不协,自然金州上下就不是那么同心协力了。
接下来,赵石话锋一转,又多问了几句如今京师形势,李师雄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了,两人也确实不是什么外人,他也就不藏着掖着,中间再夹杂着一些听来的或是自己的判断,将长安现如今的局势到也说了个七七八八。
原来,在蜀中之乱传开之际,便有人上书言立储之事,其意不言自明,当年三十万大军伐夏,兵败之后,众议汹汹,逼得宣武皇帝退位,殷鉴不远,也就不难猜测此议的最终目的了,不过这也只是传闻罢了,谁也不知真假,所以也未闹出什么风波来,也许有,但那个层面的争斗还不是种师雄可以于闻的。
再有就是弹劾杨感任人不明的事情了,此事却是闹的沸沸扬扬,上书的是御史台的人,但这禁不住有心人查探,那人却是如今兵部尚书李承乾的同乡,兵部尚书与同门下平章事杨感不睦那是人尽皆知之事,这是典型的政争。
老一代的人占住位置,新一代的权贵想要上进,根本没什么道理可讲,而同门下平章事杨感这两年也是颇受攻讦,无他,只因一朝天子一朝臣尔,而选择这个时机,也是有提早替皇帝找一个够分量的替罪羊罢了。
不过作为四朝老臣,也不是说笑的,也不用自己说话,当即便有许多朝中重臣上书维护,兵部更是备受攻讦,蜀中战事不利,兵部哪里还跑得了?如此一来,李承乾也算是引火烧身,弄了个焦头烂额。
最终那上书的御史灰溜溜的被贬往外方,李承乾也被罚俸一年,不过也不是没有效果,同门下平章事杨感上书请罪,其实已经露出了归老之意,若是早些时候,恐怕景帝李玄谨也就顺势答应了,但在这个时候,为稳定朝局,却只有下旨抚慰,不过杨感年纪虽老,心里却和明镜儿似的,借势便说自感老迈,精力不济,坚辞枢密使之职,皇帝这里挽之再三,才应允了下来。
如此这般,从朝局角度看,也算是皆大欢喜,杨感自己彻底与蜀中战事撇清了干系,皇帝这里也已经渐渐消弱了老臣们对朝政的影响,虽说外间谣言越来越烈,战事也不顺利,但只就朝局来看,这位登基方两年的皇帝却是比之前的任何一刻都要来的强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