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再多,再好,其实赵石也并不喜欢这种感觉,他的妻妾,除了惜红之外,都算是自己定下来的。
没想到,今日他已位至国公,却还有人想强着给他纳妾,这真的有些可笑。
既然都说大道理,那咱们就说大道理好了。
赵石琢磨了一下措辞,这才拱了拱手,拿出自己最诚恳的一面,肃容道:“两位娘娘既如此说,柱国本不应不从,但。。。。。。”
“但柱国却觉得,此事事关国体,非是柱国纳了妾室,便可迎刃而解之事,而且,柱国到是觉得,此事未必就是坏事。”
“想当年,春秋战国时,赵国积弱,匈奴屡屡犯边,国无良策,百姓蒙难,后灵王奋起,引胡风于内,这才有了胡服骑射之美谈,却匈奴于外,与诸国争锋于内。。。。。”
“而今我大秦强盛,兵锋所指,天下侧目,外邦时节,屡现长安不说,抚有胡部数不胜数,鞑靼,乃蛮,蒙古,西北诸族,吐蕃等等,逾数百万众。”
“如今时日尚短,还显不出什么,待得来日,长安京师,必定为天下汇聚之所在,而今,也不过是个开头,时人多以其为异,异日。当卢之胡娘。买卖之胡商。善舞之胡姬,冠冕之胡人权贵,都将行于街市之上,久之,也不过平常之事罢了。”
“所以说啊,堵不如疏,就算不成胡服骑射之烈,也当为我长安大都添些颜色。若说如今长安权贵勋旧只好胡娘美色,只喜胡人异俗,当可下旨责斥,引其向胡人之勇。。。。。。。何以非要臣纳妾?此举未免。。。。。。本末倒置。。。。。怕是除留人笑柄之外,别无大用。”
“再者,微臣的为人,两位娘娘也不是不知道,微臣是个武人,好弓箭刀枪,喜美酒烈马。所以,臣之妻妾。皆身强体健,弓马娴熟,非是这样的女子,若是入了臣的府中,岂非害了人家?”
太皇太后气沮,皇后无奈。
宫中贵人,最不喜欢的就个跟外臣讨论这些大道理了。
她们的身份在尊贵,心眼再多,脑子再活,也没多大用处,见识所限,一旦外臣们长篇大论起来,先不说干涉外朝政事是宫中最大的忌讳,就说她们本身的眼界,也无法跟这些见多识广的外臣相比。。。。。。。。
就像赵武灵王的故事,她们都知道,知道的还比赵石要清楚,但她们就绝对想不出来,能跟保媒牵扯在一起,还能自圆其说。
而赵石不经意间描绘出的瑰丽画面,却是让两位宫中妇人不由自主的颇为向往。
。。。。。。。。。。。。。。。。。。。
赵石辞出慈安宫的时候,已经是月上中天的时节。
赵石抹了抹额头,也是一层的细汗。
以他的体质,还是出了这么多的汗,可见,应付两个宫中贵人,有多让人纠结了。
而且,虽然之后话题多了起来,两位娘娘也不再着力劝说,但他算看出来了,这两位还是有点不死心,说不定什么时候,一道圣旨就能到了晋国公府。
奉旨纳妾?
赵石想想都觉着有些不可思议,皇帝陛下不会这么不着调吧?赵石心里有点没底。
但男人嘛,这会儿总会生出点得意之情来,赵石也不能免俗。
想想长安城中的女子,都争着抢着要来当他赵石的妾室,这会是怎样一个成就?
不过,还是算了吧,这事怎么听,都透着别扭。。。。。。。。
本来,他还想着,到了太皇太后这里,定要说起公主府的事情,但经这么一闹,别说他不好开口,就说皇后在那里呆着,太皇太后就算有心,也不会当着皇后的面,说起公主府怎样怎样。
有些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宣之于口,就是这么不合适。
这事闹的,赵石无声的叹了口气,看来明后两天,要抽出功夫走一趟城外了,当然,最好是再能跟李全寿那小子说说,先把路给这两位堵死了再说。
娘的,长安城里好色的男人多,关他赵石什么事儿?他府中才几个?还都是亲自从外面千里迢迢带回来的,他赵石容易吗?
皇帝这一家子,都是吃饱了撑的。
一边跟在引路太监身后走着,一边在心里腹诽不已,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宫门。
宫门已经落锁,又费了一番周章。
本来,到了这个时辰,太皇太后那里是想让他留宿于宫中的,但他怎么能答应,在宫里这地界,什么幺蛾子都能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