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石摆手让他们不必多礼,然后便问:“听听这位先生的讲解,和你们在国武监中所学有何不同?”
赵葵略一思索,便答道:“回国公,孙子兵法太过艰深,涵盖也广,依学生之见,精研孙子兵法者,无以为将,此又乃春秋时著述,相隔几有千载,有些地方,早已不合时宜。。。。。。。”
他的话头顿住,旁边吴小妹则接着道:“我长安国武监,也教授孙子兵法,却只其中四篇有详解,其余略略,始计篇学生等皆能背诵,也知其义,但从不曾深究其理,只因其于学生等无用尔。。。。。”
两个年轻人说的不同,但意思却大致一样,这么逐字逐句的讲解始计篇,或是孙子兵法全篇,徒费工夫罢了。
赵石点了点头,孙子兵法和春秋战国时其他著述其实没什么分别,更多的则是专注于人心和行为,却疏于细节,这就是华夏古代著述的老毛病了,不需赘述,所以,可以将之看做是一门哲学。
真正对于中下级军官有用的地方并不算多,起码在赵石看来是如此。
就像孙子兵法中的行军篇,读过之后,确实会觉着大有道理,但它不会告诉你,行军路途上,那些细节工夫,比如说一个壮年汉子,该负重几何,气候差异,又该准备怎样的衣物,粮草走多远,才会来到驮马负重的极限。。。。。。。
高大上的东西,从来不注重这些细节,而这些细节,才是初入军旅的家伙们所必须知道的东西。
孙子兵法,其实不是给中下级军官读的,他是给一军统帅准备的,始计篇,作战篇,反间篇等,对于中下级军官根本没多大用处,读了也是白读,你没那个权力和视野,去实现孙子的谋略。
一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本正经的学始计篇,除了耗费大好光阴之外,看不出什么用处。
就像赵葵所言,精研孙子兵法的人,没那个时间去当什么将军,上了战阵,估计比赵括还赵括。
两个年轻人的回答,让赵石很满意,到底没在长安国武监白呆,对兵法的认识,皆都偏于实用。
实际上,他这个对孙子兵法一知半解的人,领兵作战,却也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