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那位先前与他有所摩擦的儒士,他就一个没选。
范伢很敬重他的严格。
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严格。
如另一位名为邹慎的学博,他就一口气选了5份卷子出来,而且都是偏向于法家的。
范伢对此颇有微词。
他虽然对儒家的一窍不通,但对法家还是略懂一二的。
在这5份卷面上,他并未发现什么太大的亮点。
邹慎让他们入选,难免有利用学宫席位,壮大自家学派的嫌疑。
但也只是嫌疑。
毕竟邹慎才是正牌的法家,在这方面的学识比范伢更深,或许看出了什么真东西呢?
另一方面,文士向来注重风骨。
如果在这里公开质疑邹慎,就是当众否定他的品质,与骂人无异。
范伢倒也不是不能骂他,只是自己身为秦地墨家的领袖,公开责备一位法家得道者,难免会引起更大的是非。
于是范伢也只好放下了这些试卷,尽量往好的方向想。
或许只是自己有眼无珠,没有发现这些学生的才华。
没办法,天道虽然是纯粹的,尘世却总是浑浊。
如果眼里真的容不得一点沙子,也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
接下来,范伢请13位老师在字条上写下了自己心仪试卷的序号,用以商议学生的归属。
当然,他自己也写了一份。
这里他们所写的并非文字,也不是阿拉伯数字或是罗马数字,而是光武帝为了方便算数而创造的一套计数符号,简洁程度与阿拉伯数字无异。
很快,十四张纸条都到了范伢手上。
他简阅后说道:
“
大道相通,我们对于77号的欣赏是共同的。
包括我在内,9位老师都希望收他为徒。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在清谈的时候,分别介绍自己的道派与所长,由他自己选择拜谁为师。
如何?
”
众人自是点头。
那位浓眉的青年老师更是耐不住说道:“其字如苍鹤,思若飞鹰,司业,事已至此,能否揭下封条,让我们看看他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