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可算稳了。
用三口之家近2o年的收入捐个虚职,也不知是这虚职太值钱,还是三口之家太惨了。
“谢过大人。”老杨这才松了口气,“待大人升迁宴时,卑职再做感谢!”
翻译过来就是事成之后必有重礼。
“令郎之事,提的也真是时候。”徐大人不慌不忙笑道,“依照后面那位知县的性格,捐学是大方接受的,功名给不给可就不一定了。”
“哦?”杨寿全连忙问道,“还望大人指点。”
“那位可是小有名气了,福建南平的教谕,能升上来也算有本事。”
“教谕……”
“跟贤弟一样,举人出身,只是没贤弟这么洒脱,最终还是被派为教谕,这人也真有本事,当教谕都能风生水起。”
杨长帆回味了一下,这位教谕貌似真的很厉害,中举之后,多数人实际上连当知县的机会都没有,你若实在考不上进士,又坚持要仕官,多半都会被派为教谕,下到基层教育机构,去给未来的人才讲课,一旦到了这步教谕都会就此沉沦,再无音讯,只有极其突出的才能更迈出一步,踏入县衙。
“还望徐大人指点,这位大人哪里人,何年中举,年龄几何。”
“该是福建人,中举较晚……算下来该是己酉年,次年出仕,年纪倒是跟贤弟差不太多,四十出头。”
杨长帆计算了一下,这位之前的政绩是当了五年的教谕,就算他4o岁,也就是35岁才出仕,34岁才中举。
34岁,怎么看都算是比较惨的了,资质平平,应该比老杨差了不少,十有八九比弟弟差得更多。也真神了,这考试定终身的年代,竟然还有大器晚成,靠政绩出头的!再说了,当个教谕能聊出什么政绩啊?
不管怎么说,新任知县至少是个实干家。
杨长帆很好奇,一个人实干到什么地步,才能在这种情况下,五年之内从乡村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