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永远属于硬汉。
赵文华永远看不到这样真正的战争,如何调兵遣将,如何运筹帷幄,如何引蛇出洞,如何四面夹击,如何穷追不舍,如何全面歼灭。
两纸战报,刚刚差了十五天,一前一后送至京城。
前者浮夸华丽,将五十人的战斗聊得恍如太祖开国。
后者殷实简洁,将五千人的战役化为最直白的数字。
紫禁城,宫阙凉亭,仙风道骨。
男人将手上的奏折,轻轻放于石桌之上,与其余奏折文书整整齐齐落成一排。
旁边,一鹤老人吹旺了手中的一炷香,稳稳踏着步子至亭边,插入香坛,待香火烧稳后,才转望石凳上的男人:“陛下不高兴么?”
男人神色淡然:“仙人早有所述,倭人无道,此战必胜。朕早已洞悉结果,何来兴奋?”
老人点了点头:“既如此,论功行赏之事,还望陛下明示。”
“朕有一事不解。”男人轻轻点了点最上面的奏折,“文华弹劾张经,朕已驳回两次,为何还让朕看到了第三次?”
老人默然不语。
男人也不等他答话,自行说道:“如今张经大胜之时,三劾张经,朕不知何意之有。”
老人咳了一声,恭恭敬敬从石桌上抽出了两纸文书:“陛下不妨再看看那两纸战报。”
“朕不喜浮夸。”
“只看数目。”
男人有些不耐烦,但还是打开文书再次翻看,这次只瞄准数字。
这样就很明确了。
文华率一所之众,歼敌五百。
张经统浙兵、狼兵数万,歼敌两千。
文华赴任总兵一个月。
张经坐统江南小半年。
这好像说明了一些事情。
“臣随陛下多年,非要事不扰陛下,文华三劾,实是一次比一次重要。”
男人微微皱眉。
对他来说,真正重要的只有两件事。
老人继而说道:“自今年倭乱伊始,至清剿完结,仅一役,却用了四个月去准备。四个月中,狼兵东行,强将入浙。臣以为,用不得这么长功夫,对付这些倭寇,也用不上如此多兵将。”
他说着,打开最上面那封赵文华的劾书,只轻轻点了上面几个字——
拥兵自重,坐观倭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