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四十一年正月,西历1815年的2月。
这是北半球还未消去的冬季,也是南半球酷热难耐的夏季,这是德雷克海峡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间。
作为小三百年前就被欧洲人发现的一条海峡,位于南美大陆最顶端位置的德雷克海峡,一直以来都是连同美洲东西海岸的两条重要水道之一,另一条是麦哲伦海峡。
德雷克海峡十分宽阔,对比麦哲伦海峡那曲折扭转的航道,宽度都接近两千华里的德雷克海峡,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海峡来概之了。它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
但这地方盛行西风,北半部风力尤强,十几米高的风浪是家常便饭。而要是近到南部,却又会因为近极地而频繁遇上大冰山。德雷克海峡内在任何季节都会出现飘浮的冰山,并且受极地旋风的影响,海峡中常常有狂风巨浪,浪高通常可达10-20米。这些都给通航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麦哲伦海峡的西部也有大风大浪,但对比起来,德雷克海峡就可以用‘狂涛巨浪’来形容了。
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加之处于南半球高纬度,极地风带的影响作用下,风暴成为德雷克海峡的主宰。海峡内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飓风狂浪,一年365天,风力都在8级以上。即便是一级风帆战列舰,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被震颤得像一片树叶。
这片终年狂风怒号的海峡,近三百年中让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在西方人的航海史上,德雷克海峡被人称之为“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走廊”。
陈汉的远征水师主力还是走相对安全一些的麦哲伦海峡的,虽然那个地方海岸线曲折,海岬、岛屿密布,峡中风大多雾,也是世界闻名的猛烈风浪海峡,还潮高流急,多旋涡逆流,海上时有浮冰出没,并不利于航行。可对比一下德雷克海峡,麦哲伦海峡那儿还有一些港湾可停泊大型舰只,并作为舰队的休整补给之地,而德雷克海峡那里却连一个小岛的鬼影子都看不到。麦哲伦海峡自然就是中方舰队的首选了。
但是为了迷惑欧洲人,陈汉还是派出了一支小规模的分舰队,从德雷克海峡通过,先一步出发,游击美洲东海岸,吸引欧洲人的目光。
陈汉组织大舰队远征美洲,这事儿已经早早地被欧洲人知道,就情报机关发来的消息,欧洲各国已经集结了相当多的战舰汇聚在阿根廷海域,目的就是严防中国舰队的出击。
麦哲伦海峡与德雷克海峡的危险性是无需质疑的,只要他们在海峡出口堵住了中国舰队的冲击,那么这场战斗的胜利者就必然属于他们。海峡内恶劣的自然环境就好比俄罗斯的大风雪,先他们一步就大幅度的消弱了敌人的战斗力,更威胁着敌人的补给线。
中方水师舰队如果想要占据赢面,他们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跑到美洲的华人控制区,在坚固的炮台的保护下好好地修理船只,恢复体力精力,补给物质军火,彻底恢复了之后,再跟欧洲人摆开架势了厮杀。
这次的欧洲舰队虽然明面上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但事实上英法瑞典,这欧洲海军三强,以及荷兰、丹麦这两个航运大国,再加上意大利地区和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可以说是聚集了欧洲海军的精华了。
情报部门传来的消息,唯一让陈鸣觉得安心的就是纳尔逊这家伙还稳稳地坐镇英国本土。
这舰队海战是比陆战的危险、风险还大,而且一旦失败,陆地上还好跑,海面上则想跑都跑不了。尤其是麦哲伦海峡那么恶劣的环境。
带领德雷克海峡这支分舰队的人正是美洲舰队提督蔡牵,他这支队伍一共有七艘军舰,其中四艘风帆战舰,三艘机帆混合动力战舰,后者卸掉了船身的大轮子,实际战斗力有了显著的增长。只不过在眼下的这支小舰队里,这三艘机帆船扮演的角色依旧是运输舰。
这些机帆船短时间内可以从明轮改为螺旋桨式,但船体的整个结构却无法更改,这些机帆船在制造的时候就是当运输船来用的。
夜空中繁星点点,哗哗的海浪拍击着那坚硬的船壳,不时地发出“砰砰”的撞击声。明月高悬,海面上波光粼粼,倒映在海面的月光被这海浪切割成了一片一片的,与那天空中的点点繁星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