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辛苦之余的一点回报了。
这段时间实在是辛苦,因为目前遇到的这些事情,都是有可能关乎到大明国未来三十年,甚至整个东亚未来政治走向的大事。
相比来说,人类历史上四大经济萧条之一的1873大萧条,反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而这次经济危机,解决起来,也没有朱敬伦想象中那么困难。
得利于他事前的充足准备,美国经济危机爆之后,很快就影响到了向美国大量出口丝织品和茶叶的大明,丝织品价格一年之内下降了3o%,茶叶价格骤降一半,大受打击。
但最大的问题则来自于恐慌,蔓延全世界的债券危机也让大明市场上的各种债券价格崩溃,大明国债、铁路债券最低时候价格降低了一半,大批洋人银行,钱庄和银号倒闭,幸存者则大幅度收紧银根,造成了市面上银根紧缺,通货紧缩物价大跌。
广府银行拥有庞大的现金储备,但这时候完全不敢直面经济危机,只是尽量维持着纸币的信用,疲于应付不断生的挤兑风潮。终于在第二年,广府银行的储备才停止了下降,这时候才有余力对市场进行救助。
先给大批濒临崩溃的银行提供了紧急贷款,同时跟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规定这些接受救助的银行,必须将自己的储备存放在广府银行之中,并且按照存储比例缴纳准备金,间接的广府银行奠定了在中国地区的中央银行地位。
维持住了金融系统的稳定之后,广府银行才开始介入债券市场,大肆收入大明国债券,短短两个月就将国债拉升到了原先的水平,保证了大明政府的融资能力。铁路债券也在铁路公司经营业绩恢复的情况下,慢慢达到了原先的水平。
此时经济萧条还没有结束,茶叶出口降低了一成,主要还是美国和俄国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没有卷入经济危机,至少保证了大明七成茶叶出口市场,但最后市场下跌还是过了一成,加上大明原本就过剩的产能,让价格骤减了一半,这种情况恐怕还会持续好几年。
丝绸制品出口也下跌了一成,价格下降了三成。但是得益于法国持续恢复的丝绸生产,生丝出口慢慢走过了危机,开始恢复了增长,算是一个利好。
最大的利好是大明的金融秩序恢复了。一个良好的金融秩序,有助于帮助大明经济度过这场漫长的冬季。
1874年年中,经济秩序已经稳定下来,朱敬伦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了政治秩序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