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追凶(2 / 3)

吴郁文阴森森地问道。

他好歹是处长,跟一个上尉联系也太跌身价了。

许一城跷着二郎腿,悠然用指头晃了晃:“您再仔细看看。”

吴郁文也是老于宦海,他再去看,果然看出端倪。

这个上尉联络参谋虽小,可却是总司令部出来的。

经常随侍蒋中正身边的,必是亲信。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可比认识什么师长旅长更方便。

许一城道:“年初蒋公下令,成立了一个联络组,专事对北方诸省联络,就是我这位朋友管着。

你与他联系,恰到好处。”

吴郁文听了心中有些惊讶,原来这机构才新立不久。

许一城看穿了他的顾虑,又说道:“正是新机构,才好办大事。

他急于立功,您急于投效,这价钱就好谈了。”

他用指头点了点片子,“不是我夸口,这位戴雨农将来可会成大气候,不趁他未起之时熟络,等到成龙成虎之时,再攀附就晚了。”

吴郁文立刻把阴脸给散了,眉开眼笑,把片子收好。

两人又客套了几句,许一城不经意地一抬眼:“一城此来,其实还有另外一件事求吴处长帮忙。”

吴郁文知道这是要提条件了,一拍胸脯:“只要兄弟我能做到,一定义不容辞。”

许一城说那天拍卖物中有一件铜磬,不知吴处长可还有印象从何处得来?

吴郁文一愣,随即笑道:“王老板家又闹鬼了?”

他身为侦缉处长,京城耳目众多,这点事情瞒不过他。

许一城不能说出东陵的事,这些人都是贪狼星转世,如果知道那一条生财之道,断然不会放过。

他索性将错就错,回答说:“我是帮人帮到底,查问下这东西的源头,也好对症下药帮他驱邪。”

吴郁文双手抱臂,陷入沉思。

他不懂古玩,所有收藏都是从犯人家里抄走的,能抄多少抄多少,经手数量一大,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

许一城盯着他的脸,手指轻轻敲着桌子,脑子里也在飞速转动。

淑慎皇贵妃的墓是三月二十九日被盗,到了五月份铜磬就落到了吴郁文手里,这期间周折肯定不长。

如果要追查来源,从吴郁文这里最快不过。

吴郁文实在想不出来,一拍桌子喝道:“长发,进来!”

一个马脸愣小子跑进办公室,说叔叔你找我?

吴郁文说:“咱们原来弄过一个铜磬,你还记得是从哪得来的么?”

长发挠挠脑袋,想了一圈,一拍巴掌:“我想起来了,这不是裴翰林拿来赎儿子的么?”

许一城这才知道,原来在上个月中,六马路的日本商人报案说丢了一批烟土,警察厅一查,是一个姓裴的小子干的,人赃并获,当时就拘了回来。

他爹是个前清的翰林,除了如数上缴罚款,还送了吴郁文几件古玩,这才把人给赎出去,其中就有这件铜磬。

“那位翰林是不是叫裴涛?”

许一城问。

长发找出当时的保书来,一看底下签名,龙飞凤舞的两个字果然是裴涛。

许一城眉头一展,笑了:“哦,原来是他。”

这位裴涛裴翰林,在京城古董圈里可算是一位名人。

不是因为他文采风流,而是因为这个老头子对古物十分痴迷,到处搜罗。

可惜他眼力欠佳,收的东西几乎都是假货,好多骗子时常上门卖些假东西。

裴翰林家里藏着伏羲氏的九棘金币、大禹的青铜鼎、颜鲁公祭侄文的拓石、唐太宗的二十尺葵口大盘,经常孤芳独赏,感叹世人都是不识货的蠢材——这已经成了古董界茶余饭后的笑谈。

东陵的盗墓者居然把铜磬卖到裴翰林家里去,这可真是个好算计。

铜磬是东陵的陪葬物件,流到市面上难保不会被人发现。

而裴翰林名声太差,铜磬收在他的手里,根本不会有人当真。

“他送这件铜磬来时,有没有说是哪个朝代的?”

许一城问。

这可把长发给难住了,他不识字,抓耳挠腮了半天,才说好像提了一句是啥周代的货。

许一城听了有点蒙,佛教在汉代才传入中国,周代那会儿佛祖还没出来呢。

这裴翰林再糊涂,也不至于买一个周代的佛家法器吧?

“哪个周?”

许一城追问了一句。

“您可把我给问住了,五……五,反正有五个周还是六个周来着。”

长发翻转着手掌,反复念叨。

听他这么一说,许一城才明白。

武周,那就是武则天称帝那会儿了,她没用大唐国号,改为大周。

武则天笃信佛法是出了名的,估计卖家说那铜磬是她亲自敲过的法器,那位裴翰林真信了。

麻烦在于,裴翰林这人虽然鉴古水平不济,脾气却偏执得很。

他自信绝无走眼,是捡漏圣手,谁敢说他的藏品是假的,那一定是出于嫉妒。

包括五脉在内,京城正经玩古董的人都被他骂过一圈。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这么能耐,怎么你们不是翰林呐?”

这么一个固执老头儿,想从他嘴里挖出来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许一城心中一转,大概有了主意。

他不动声色地跟吴郁文又闲扯了两句,起身告辞。

一走下警察厅的窄台阶,他正左右张望找黄包车,忽然听见对面茶馆里有人喊他名字。

许一城一抬头,看见刘一鸣和黄克武正趴在临街的茶座边冲他挥手。

许一城没想到这两个小家伙居然守在这里,略微一怔,然后走了过去。

这茶馆叫天汇轩,当年是提督衙门的差役们常聚的地方。

后来提督衙门改组成了警察厅,这里就更热闹了,只要是打官司的、跑人情的、刺探消息的,都会来这儿喝口茶,顺便盯着对面的动静。

老北京说去天汇轩喝茶,意思就是惹上官司了。

最近战事纷乱,茶馆里头的人不多。

许一城进了天汇轩,一屁股坐到刘、黄二人对面。

黄克武叫伙计加个茶碗,给他倒了一杯。

许一城也不客气,一仰脖喝了个精光。

两人的茶壶不知是续了第几次水了,茶水淡而无味,看来是等了好一阵了。

许一城把杯子搁下,十指交叠,似笑非笑:“你们两个都听说啦?”

两人点点头,都露出愤愤的神色。

沈默和许、药二人在素鼎阁的谈话并未公布,但刘一鸣从药慎行的一系列动作里,轻而易举就推断出谈话结果。

“既然知道五脉不会插手此事,你们又何必来找我?”

“他们又想做缩头乌龟,把责任推给您一个人扛。

我们实在是看不下去。”

黄克武愤愤不平地说。

刘一鸣也严肃地点点头。

许一城竖起一根指头,正色道:“这你可说错了。

调查东陵盗掘案这件事,不是沈老或药大哥推给我,是我自愿的。

有些事情,旁人看着再蠢,也得有人去做才行——还记得谭嗣同当年说过的话么,‘自古未闻变法不流血而成功者,有之,则从嗣同始。

’”

一提谭嗣同,黄克武血气“呼”地上涌。

谭嗣同最好的朋友是大刀王五,那是京城武术界所有年轻人的偶像。

他一拍胸脯,脱口而出:“习武之人讲究侠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许叔你要当谭嗣同,我俩就当您的大刀王五。”

刘一鸣推了黄克武一把:“别胡说,多不吉利。”

黄克武吐吐舌头。

刘一鸣转头对许一城道:“许叔,双拳难敌四手,这趟差事您一个人办太困难,得有几个帮手——甭担心五脉,我们俩用个人名义参加,他们管不着。”

许一城却摇摇头:“这次东陵的事情,太过凶险,说不定会有性命之忧。

你们是五脉的种子,可不能出事。”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出来,两人当即就炸了,纷纷表示这是看不起人,黄克武梗着脖子,甚至说要不签个生死契,性命我们自己担着!

来回争了几回合,饶是许一城也被这两个热血少年吵得头昏脑胀,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道:“你们两个真想帮忙?”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是。

许一城道:“这样好了,咱们按五脉的老规矩来。

我给你们出一道宝题,做出来,我就答应你们;做不出来,乖乖给我回家去。”

刘一鸣和黄克武面面相觑。

宝题是五脉针对小字辈的入门培训,长辈会给出一件物品——可能是古玩,也可能是今物——不给任何提示,要求说出这件物品特色何在,值钱在哪里,或者蕴藏着什么门道儿,一物一题。

宝题的目的不是辨认真假,主要是培养小孩子对各种物件儿的观察和熟悉程度,这是鉴古的基本功。

他们两个都是各门的精英子弟,从小到大宝题做过不知多少。

现在听到许一城要出一道宝题,都大感兴奋。

黄克武一拍桌子:“许叔你可不能食言!”

许一城笑道:“你看我这身材就知道了,从来不食言而肥。”

他想了想,又道,“我今天出来,身上也没带什么,就拿茶馆里的东西来出题吧……”他扫视一圈,最终把视线停留在曲尺柜台后头,伸直胳膊说,“就它吧。”

刘一鸣和黄克武同时抬头,看到许一城指尖的延伸线上,是茶馆二柜后的一座神龛,龛里供着一块包着红纸的木牌,正面贴着绉金纸剪的五个字:天地君亲师。

“这、这有什么可说的?”

黄克武一愣。

天、地、君、亲、师五个字,是儒学认为需要拜祭的五位对象,象征了伦理纲常。

这五个字古已有之,到了雍正年间定下次序,供奉这个五字牌位的地方多了起来。

无论是私宅中堂、私塾、祠堂、书房、商铺、衙门还是茶馆,都得给它准备个位置。

任何一位老夫子,都可以就这五个字的意义喋喋不休地说上一天。

这道题,未免太简单了吧?

许一城指头在半空一划:“我给你们出的题,不是那个牌位,而是牌位上的字儿。”

他们俩一听,又把视线挪过去,想看出有什么端倪。

许一城站起身来,掏出一把铜元付了茶钱,“我正好还有点东西要准备,你们俩慢慢琢磨。

半天以后,咱们还在这儿见。”

然后就走了。

刘、黄二人顾不上跟他道别,全聚精会神研究那五个字。

这字是馆阁体,但写得有点丑,“天”“地”二字扁扁的,跟后面三个字大小不搭。

那个“君”字底下的口封得拘谨,“亲”和“师”甚至缺了几笔,整个看起来潦草得很。

可这是宝题,跟真假没关系,不是找破绽,而是寻道理。

两个人从小长在大家族里,这五个字不知看过多少遍,真不知道这里头又能有什么奥妙。

“你看出来没有?”

黄克武问。

刘一鸣摇摇头,仍旧盯着那字看。

黄克武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淡而无味的茶水,却捏在手里不喝。

过了好一阵,刘一鸣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问黄克武:“你记不记得,五脉的祠堂里贴的那张是怎么写的?”

“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黄克武把杯子重重搁下。

两个人连忙离开茶馆,跑去五脉的祠堂。

让他们惊讶的是,家里祠堂前供的五字红纸木牌,虽然书法比天汇轩强得多,写法却极其类似。

“天”“地”二字浑扁,“君”字拘谨,“亲”和“师”少了一笔,而且连缺少的位置都一样,就跟商量好了似的。

两人大为吃惊,又去别处转了几圈,甚至还去了国子监,发现京城里的五字牌位,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写法,也有不是这么写的,但多是新立的牌位。

有些东西太过习以为常,反而会视而不见。

他们从小看得太多了,所以对这五个字从来没仔细留意过,一经提醒,才发现居然这里头还隐藏着从未发现的细节。

他们蹲在国子监的集贤门前,神情沮丧。

若是因为一道简单的宝题而不能参与许叔的大事,那可是要抱憾终生的。

黄克武犹豫道:“要不咱们去问问别人?”

然后赶紧又摆了摆头,“不成不成,这不就是作弊了嘛。”

听到这句,刘一鸣镜片后的眼神一闪,他拍了一下身旁的石碑,开口道:“你说许叔为什么给我们出宝题?”

黄克武愕然,他不知道刘一鸣为何问这个问题。

刘一鸣也没打算等他回答,自顾喃喃道:“如果许叔不想我们插手,直接出一道真伪鉴别的难题,咱俩就没戏了,可他却出了一道宝题。

宝题是作什么用的?

不是辨认真假,而是教你道理的……”他说到这里,猛然跳了起来,“我明白了!许叔不是要拒绝咱们,而是想借着出题,让咱们明白这五个字里隐藏的道理!”

“这不是回到老问题了嘛,咱们不知道是啥道理啊?”

黄克武丝毫也不兴奋。

“你第一次被大人问宝题,是怎么解决的?”

黄克武回忆了一下说:“我爹拿了一把诫子椅让我坐,我说不出道道儿,又怕挨打,只能到处去问,最后问到沈家二哥。

他家是青字门,精通木器。

我帮了他做了三天木工活儿,他才告诉我,说这椅子是训诫小辈坐姿,象征君子正襟危坐。”

刘一鸣一拍脑袋:“对呀!就是这样!宝题的用意不是为难你,而是逼着你主动去找、去问!这样学来的东西,比老师教记得更牢。

许叔出宝题,就是让我们去寻找其中道理——不正是要请教别人吗?”

他想通了此节,撒腿就跑,黄克武也赶紧跟了上去。

半日之后,许一城重新回到天汇轩,刘一鸣和黄克武已经坐在对面,满面笑容。

许一城一坐下就问:“那五个字儿你们弄清楚了?”

刘一鸣朗声道:“‘天’‘地’二字宽写,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方口字封严,寓意君王口不乱开;‘亲(親)’字目无底,寓意亲不闭目;‘师(師)’无左撇,意为老师不当撇开。”

许一城轻轻鼓了一下掌:“完全正确。

谁告诉你们的?”

两人面色都是一红,刘一鸣道:“我们问了好几个人,最后是国子监边上一个遛弯儿的老学究告诉我们的。”

许一城喟叹道:“这五个字的本意是要讲清一番道理。

可惜现在世风日下,很多人光知道这五个字,天天顶礼膜拜,却不知其中深意,可谓是买椟还珠。”

他看了两个小家伙一眼,竖起指头,“其实每样东西里头,都藏着一个道理。

看透它的道理,可比计算其价钱更有意义。”

刘一鸣反应快:“考古与鉴宝的差别,即在于此。

所以您想告诉我们的是,调查东陵之事,出于公心,与其中古玩值多少钱没有关系。”

许一城的方正面孔上浮现出笑容,对他的回答很满意。

黄克武不管这么多弯弯绕绕,瓮声瓮气道:“这么说,我们可以帮您喽?”

许一城故作无奈:“我现在就算不答应,你们也不干呐。”

两人一阵欢呼,引得周围茶客纷纷看过来。

“那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刘一鸣眼神闪亮,摩拳擦掌。

许一城把目前的调查进度略作解说,然后开始分配任务:“克武,你一会儿跟我去趟裴翰林家。”

黄克武一听,一下挺直腰杆,满眼喜色。

许一城又看了一眼刘一鸣:“至于一鸣你,回五脉去吧。”

刘一鸣先是微怔,旋即嘴角微翘,面露兴奋,仿佛觉察到了对方意图。

许一城大笑:“真的是什么都瞒不过你。”

他从怀里掏出一叠信纸,云边红格,上头密密麻麻许多墨字,“我叫你回五脉,不是信不着你,而是请你帮我暗中调查一件事。”

“这是?”

“这是淑慎皇贵妃墓里的陪葬品名录与特征,富老公亲自写的。

你回到五脉,设法搞清楚市面上最近是否有名单上的东西出现过。”

沈默已经表态,五脉不参与此事。

许一城让刘一鸣回去,自然是想要偷偷利用五脉人脉,里应外合。

刘一鸣想到自己成了许一城安插在五脉里的间谍,心中一阵窃喜。

跟随许一城去调查不算什么,凭自己本事作出巨大帮助,这才是刘一鸣想要的。

“可是,咱们不是有铜磬的下落了吗?

为何还要去追查其他物件?”

刘一鸣问。

“你再仔细看看。”

许一城道。

他打开信纸,忽然发现一共有两张,明显是两份名单,不由得一惊。

许一城低声解释了几句,刘一鸣“哦”了一声,把信纸郑重其事地叠了两叠,揣到怀里,恢复到滴水不漏的沉静神态。

“事不宜迟,尽快开始,预祝咱们马到成功。”

刘一鸣和黄克武一听,连忙要拱手,却看到许一城笑眯眯地伸出右手过来。

两人对视一眼,也各自伸出手臂,三只手紧紧地握了握。

他们俩觉得这礼节颇新鲜,比拱手更显得亲近。

握罢了手,刘一鸣带着名单高高兴兴离去,留下黄克武一个站在原地,腰杆挺得笔直,就是眼神总往左右扫视,颇有些局促。

以往都有刘一鸣出主意,他照办就是。

现在两人分开行动,黄克武单独面对偶像,多少有点紧张。

许一城端详他片刻,后退一步,突然伸出右掌朝他轻轻一推。

黄克武平时拆招拆习惯了,下意识地左臂一弯,身子轻转,连消带打。

两人过了三四招,许一城收住招数:“架势不错。

你们黄家,历来是文武兼修。

你的形意拳,练了多少年了?”

“十一年了!”

黄克武回答。

“哦?

童子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