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蜀航天基地的‘脉动数字化生产线’虽然还没正式投入生产,但可以预见的是,它将成为航天领域和国防领域最为坚固的后盾。
与此同时,它也将成为未来引导太空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
对于这些,徐川还是很满意的。
未来的火星勘探和改造,如果真的可行的话,那么华国和星海研究院的航天力量将是最主要,也是最值得依赖的力量。
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它将是确保不会有其他国家干扰他们工程和计划的武装力量。
哪怕是他,也不敢确保能够说服所有的国家,让整个人类文明的力量和资源集中到一处。
毕竟竞争依旧存在于整个世界,除了他们自己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乐意看到他们更强势的崛起和发展。
视察了一圈脉动数字化生产线,两人回到了办公室中。
本来徐川是准备在看完生产工厂后回星海研究院那边的,但常华祥院士说有个下面的研究员递交上来的项目,他有点拿不定主意,想问问他的意见。
“怎么了,还有什么事连常老您都拿不定主意?”沙发上,徐川笑着询问道。
从办公室中的文件柜中,常华祥找出来一个牛黄色的项目文件袋,递了过来,笑着道:“你看看。”
徐川有些好奇的接过文件档,拆开了缠绕着的线扣,取出了里面的文件。
是一份项目可行性调查报告及立项申请表。
当标题映入徐川的眼帘时,他总算是知道了为什么常华祥院士都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月球表面高效率人员物资运输·月表太空电梯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将对太空电梯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未来太空探索中的应用前景。”
“一、背景介绍”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需求也逐渐增加”
“二、研究目的.”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
“四、.”
目光在手中的文件报告上浏览了一圈,徐川笑着开口道:“这报告,写的还挺有模有样的嘛。”
太空电梯。
相信喜欢科幻或科幻电影的人对这项科技,或者说这种通向太空的设备一定不会陌生。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前红苏的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教授。
或许你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你肯定听说过他的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而早在1895年的时候,这位指出发展宇航和制造火箭的合理途径,找到了火箭和液体发动机结构的一系列重要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的牛人,便提出了一种比火箭更高效便捷的通往太空的新技术方案。
即‘太空电梯’。
与普通电梯差不多,不同的是,它的作用并不是让乘客往返于楼层之间,而是将他们送入距地球约万公里的一座空间站。
听起来似乎很理想很美好,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根本就做不到实现太空电梯这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