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都市言情>重生之实业巨头> 214 香港的隐形豪门家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4 香港的隐形豪门家族(2 / 3)

虽然这个数量可能夸张了一点。但在香江,隐形富豪还是有不少的,张玉良就是其中之一,后世如果不是在1985年,会德丰大战爆发,大部分港人怎么也想不到,原来四大英资洋行之一的会德丰,其最大股东居然是一个华人家族。

张家从20世纪初就已经在香江经商,靠着卖西药起家,50年代开始涉足地产,在1962年,张家第四子张玉良以家族资金在中区兴建两栋大厦联邦大厦与国际大厦,也就是陈志文看上的这两栋。

在60年代,一个华人家族能在中环核心区域买下两块地皮,再以自己资金兴建两栋大厦,其中的联邦大厦更是当时的香江第一高楼,家族实力可见一斑,船王包玉钢估计在那一年也没这个能力,说是当时的香江第一华人家族也不为过。

但这样的家族,这种大投资,因为投资并非通过上市公司,加上张家刻意花费一点钱控制媒体,当时的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在60年代末,会德丰意图染指联邦与国际两栋大厦以及张家在香港的数处优质土地,但又苦于没钱,于是进行了股权交易,张家也成为了会德丰最大的股东。

不过以张家一直以来保持的低调行为,也对控制会德丰没有任何兴趣,要不然,香港历史上第一个收购四大洋行的,就是张玉良了。不过,话说回来,也是因为这样,约翰马凳才会做这笔交易,前提必然是张家不插手会德丰。

得知张玉良也要过来会面,陈志文就知道,这次收购联邦与国际大厦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因为据他所知,张家其实与约翰马凳一样,都是准备将资金转移走香港的,不动产这一块,他们肯定要抛售。

“陈生,你好。”约翰马凳说道。

“陈生,久仰大名了。”一旁的张玉良,也同样握手说道:“最近几年,整个香港风头最强的,就是陈生了,收购和记,真是涨了我们华人的威风啊。”

“哪里,如果不是张家低调,恐怕张家也早就成为香港的知名家族了。”陈志文淡笑着说道。

“也是因为低调,我张家才有今天在会德丰的地位。”张玉良笑了笑说道:“我这个人,其实知道自己没什么经营能力,所以都是以投资为主,不参与香港商场的直接经营,我没有我父亲的能力,也就尽最大的努力,保持家族财富就行了。”

“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陈志文说道:“投资有能力的人,本身也是一种能力,而且回报可能更高,守江山一直比打江山难。”

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二代及三代们,根本就没有一代的能力,偌大的财富到了他们手中,经营能力不足反而会败光家产。

如果只是一个吃喝玩乐的废物,然后将家族财富交给专业的人来打理,只要选择忠心且有能力的人,那怎么着也不会没落。

不怕二代荒yin败家,就怕二代努力奋斗,这是大部分富豪家族的真理,只有少数如李嘉成这样培养孩子的,才有能力安心将家族传递下去。

“也只能这样自我安慰了。”张玉良点点头说道。

“那既然都来了,大家就正式谈一谈吧。”陈志文说道:“两位既然来了这里,那也就有意图出售联邦与国际两栋大厦,我的人已经看过了这两栋大厦的财务数据及债务数据,这是我的报价。”

待陈志文说完,一直站在后方的林彦明,将两封信封分别递给了约翰马凳及张玉良。

约翰马凳与张玉良接过信封,打开一看,二人顿时都皱起了眉头,约翰马凳说道:“陈生,联邦与国际大厦,可都是位于中环,又靠近维多利亚海港,只是亿港元,也太少了点把?”

“我可不觉得,这两栋大厦位置的确不错,但楼层可并不高,利用效率太低,而且已经建成十几年了,内部的装修也已经老化,如果想继续承接优质租客,至少还需要花估计差不多1亿的资金来装修。”陈志文摇头说道。

这个估价,是专业机构根据附近的房价来估算出来的,再考虑到大额交易,肯定会有一定的折扣,算出来的结果,在原先的历史上,1980年,会德丰将这两栋大厦以11亿港元出售给了长江实业为首的财团,现在还在三年多以前,亿,也差不多,这三年的时间,香港地产市场平均也翻了一倍多,不过中环的房价基数比较高,上涨幅度没有平均数那么高,差不多一倍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