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几句,田大贵就叫李小梅和李金梅她们几个女同志坐上小轿车,先回大馒头屯。
车里就一名县领导陪同,闲着一排座儿呢。
“俺也想坐一回小轿车呢,大贵子,你这啥车,前面还戴个小帽子,还好不是绿色的。”赵广定绕着小轿车转了两圈,“大贵子,要不俺趴车顶上吧。”
“这是俺的车,以后啥时候都能坐。”田大贵摁了两下喇叭,开着皇冠,一熘烟先跑了。
李卫国知道,在岛国那边,有辆小轿车根本不算啥事,但是田大贵连车都弄了来,显然是一门心思要在这边发展。
事实上,等到晚上,就剩下李卫国和田大贵两个人聊天的时候,李卫国才知道,田大贵的决心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大。
“国子,那些金条都出手了,一共是二十五万美金。”田大贵坐在马架子的床铺上,烛光映在他脸上,带着几分兴奋,还有几分前途未明的忐忑。
李卫国笑着点点头:“就按照上次说的,留那边一半,以后可能要从那边进设备啥的;然后带回来一半,在咱们国内建厂子,花销不高,以后的人工成本也便宜。”
田大贵一脸憨厚地抓抓后脑勺,在农村生活这么多年,习惯早就养成了,然后嘴里嘿嘿两声:“国子,这钱俺都带回来了。”
只见他的眼神忽然变得无比坚定:“国子,这次俺把房子都抵押给银行,又贷款十万美金出来,成不成的,就看这一家伙啦!”
田大贵越说越激动,勐地蹿起来,他这是准备孤注一掷,押上了所有的身家性命。
冬的一下,脑袋撞到马架子上面的横木,田大贵揉着脑袋,嘴里嘿嘿憨笑。
李卫国也不由动容,他感觉到田大贵无比的信任,而他也绝对不会辜负这种信赖。
田大贵重新坐下:“国子,你就说吧,下一步咋整?”
于是在这个简陋的马架子里,俩人聊了半宿,田大贵心里也终于有谱了,呼哧呼哧,睡得格外安稳。
第二天,田大贵就开车离开大馒头屯,正式开始筹划罐头厂。
接下来,他还有许多工作,包括按照李卫国的要求,选择厂址,建造厂房,联系设备。
如果进度快的话,入冬之前,争取把地基打上,等来年暖和了,就可以把厂房建起来,当年正式投产。
考虑到春季收野菜,所以李卫国给他的建议是:最好是能收购一家现成的工厂,带一部分厂房,剩下的再进行建设。
李卫国也跟着田大贵坐车一起去,同行的还有高大林,是给田大贵派去当助手的。
怎么说高大林也是从大城市出来的知青,见识和水平都有,还会外语。
不然的话,就田大贵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李卫国也不放心。
到了县城之后,李卫国又把王军和张星等人,介绍给田大贵,好歹手下得有几个人跑腿啊。
至于和县里的沟通,就只能田大贵自己出头。
以县里的态度,估计是一路绿灯,毕竟这是第一个在松江县投资的外商,那还不拿着当个宝?
罐头厂的草台班子也算搭起来,李卫国第二天就回屯子了,搭乘电业局的方便车。
田大贵也挺够意思,跟县领导提了一下:准备在大馒头屯,建一个野菜山货收购点,进行初加工,可是大馒头屯太落后,还没通电呢。
县领导对此也高度重视,要是因为没电,影响投资这种大事,那他们真就只能回家卖红薯了。
于是各部门立刻行动起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给大馒头屯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