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猛这才瞧见,不远处的地面上,有两片葱绿,他也忍不住咂咂嘴:“厉害啊,大冬天能种出青菜,还是你们厉害!”
李卫国笑笑:这才刚开始。
他也凑到韭菜地瞧瞧,已经长了一尺多高,正好割头刀韭菜。
芹菜畦里就更高了,也割了一小捆,回家炒粉条。
青菜怕冻,回家的路上,只能掖到棉大衣里面。
晚饭也挺丰盛,有鱼有肉,最惹眼的是土豆丝炒韭菜,芹菜炒粉条。
这年月,大冬天的吃到青菜,那是真新鲜,以至于大伙的筷子都不往那些鱼和肉上招呼,全都夹这俩素菜。
郑先农当然也被李卫国给叫过来吃饭,看到这一幕,也觉得脸上有光,便开口说道:“还有二十多天过年,正好到时候,每家能分一小捆芹菜和韭菜,够包饺子啦。”
葛卫红一听立马拍手叫好:“郑大哥,我最喜欢吃韭菜鸡蛋馅儿的!”
“韭菜有,鸡蛋你自己想招。”王燕也忍不住笑,这一说吃的,葛卫红最起劲。
“我总不能自个生蛋吧,金梅大姐,你鸡场里面的小鸡,到时候能下蛋不?”葛卫红只能向李金梅求救。
李金梅翻翻日历:“今年过年晚,年前就立春,打春之后,小鸡就陆续开裆下蛋,没准过年的时候,真能捡鸡蛋。”
“好,到时候可得盯着点,别把鸡蛋冻喽。”葛卫红攥着小拳头,瞧那架势,是准备跟母鸡耗上了。
大伙也都瞧着她乐,连李大猛都一个劲嘿嘿,他觉得李卫国家里真热闹。
王大拿和赵广定陪着李大猛喝几杯,李卫国一般时候,也不怎么喝酒,陪了一盅,意思意思就得了。
等到晚上,李金梅和李玉梅她们姐俩出去找宿,都被王燕给拉到知青宿舍,正好在那也能复习。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大猛这才满载而归,赶着大马车,车上放着两麻袋冻鱼,还有一个鸡笼子,里面装着一只大公鸡,十只小母鸡。
马车后面,还拴着两头梅花鹿,颠颠地迈着小碎步。
瞧瞧这一车东西,李大猛使劲甩了一下大鞭子,嘴里念叨着:“国子大哥真够意思,下回争取多给送点好东西来!”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进入到二月份,今年过年确实比较晚,十五号是除夕。
不过现在这时候,过年最是隆重,大人小孩都盼一年了,所以提前半拉月,就开始准备。
就算平时日子再紧巴,过年的时候,也得置办点年货,争取给小孩做一件新衣服,一家老老小小,都乐乐呵呵过大年。
小娃子们最盼着过年,因为过年能穿上新衣服,过年能有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能给买几挂心心念着的鞭炮。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他们嘴里天天念叨着,掰着手指头计算着日子。
有了盼头,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李卫国家里也忙碌起来,而且准备的年货,也格外丰盛。
李金梅已经向知青们发出邀请:都来她家过年。
知青们扎根农村,过年也回不去家,所以李金梅干脆都把他们叫来一起过年。
要是换成往年,李金梅可真没这个底气,不说别的,这些吃的喝的都置办不起。
今年日子好过了,她自然也就变得大方起来。
腊月二十一这天,李卫国把小四轮发动起来,准备跑一趟公社,进行采购。
明天就是给二哥和王燕吃定亲饭的日子,所以烟酒糖茶之类,都要准备,顺便再多买点年货。
一听到小四轮的动静,就有不少村民跑出来,要搭方便车,都是打算去公社买年货的。
不过车斗上已经坐了不少人,李金梅抱着李小梅,还有郑先农和吴小玉葛卫红他们。
另外还有老村长和王队长,也坐在大麻袋上,赵广定也难得放了一天假,跟着坐车,车里空的地方还装着不少东西,没地方坐人。
老村长摆摆手:“还非得做四轮子,现在牛马都分到各家了,自己赶马车拉爬犁去。”
村民一听这话,都不敢上前。
李卫国则乐呵呵地吆喝一声:“明天叫老板叔开四轮子,大伙想坐车的,都明天再去吧!”
老村长摇摇头:“国子,四轮子也是要喝油的,那不是钱啊。”
“不差这点,村长爷爷,咱们要抓大钱,放小钱儿,等大伙都富裕了,自己买小四轮,估计就没人坐我这个了。”李卫国突突突开着车,嘴里还一边聊天。
老村长和王队长对视一眼,一起点点头:还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有国子这个带头的,他们大馒头屯,终于也能看到希望了。
到了公社所在地,李卫国直接把小四轮开进公社大院,大伙一起动手,把麻袋都卸下来。
“老冯,老王,你们这是干啥呀?”孙主任正骑着自行车上班,一瞧这阵势,连忙下车询问。
老村长乐呵呵地说道:“这不是过年了吗,给老孙你们送点年货。”
孙大胡子往麻袋里边瞅瞅,都是冻鱼,于是笑着朝李卫国点点手指:“我看是你水库里的鱼卖不出去,跑我们这强买强卖来啦!”
都知道他是在开玩笑,别人不知道,孙主任当然知道李卫国往春城卖鱼的事情。
李卫国也呵呵两声:“那孙主任您可得多多支持,不然的话,今年的承包费我都交不上了。”
大胡子匪气十足地挥挥手:“少扯犊子,你还好意思哭穷。”
说归说笑归笑,大胡子还是公事公办,叫人把这些冻鱼都过秤,到时候给李卫国算钱。
李卫国本来是不打算收钱的,没法子,现在就是这个风气,那就从价钱上找,统统两毛钱一斤。
除了这些冻鱼,郑先农他们还抱着几个纸壳箱子,放进办公室。
“这又是啥玩意?”一名公社干部打开纸箱子瞧瞧,好家伙,里面竟然是一捆捆水灵灵绿油油的韭菜和芹菜。
他也忍不住一声惊呼:“这月份哪来的青菜?”
郑先农开言道:“是我们塑料大棚里面试种的,给同志们尝尝鲜,过年了包顿饺子。”
好好好,公社干部们都眉开眼笑,这玩意太难得,拿回家去,那才叫有面子。
孙主任则摸着大胡子说:“这大冬天的,鲜菜得老贵啦。”
郑先农连连摆手:“我们那大棚是给水稻育苗的,就是先试种一下,没啥本钱,就是大伙花点力气,当然不能收钱。”
好吧,孙大胡子也就不再提钱的事,但是心里,却记下这份人情。
于是他招待大馒头屯这些人,坐在办公室里聊天喝茶。
孙主任还叫食堂准备饭菜,毕竟像是老村长他们,就是专程来送东西的,钱不钱的且不说,这份心意必须领情。
老村长喝了一杯茶,就站起身:“老孙啊,不用忙活,俺们去供销社置办点年货,然后就坐车回去了。”
孙主任领着一群干部,把老村长等人送到大门外,然后一挥手:“走,回去发东西。”
李卫国把大伙先送到供销社,然后又开车去了一趟粮库那边,给孙红军家里也送了一份,毕竟这个老同学上几天可帮了大忙。
走的时候,孙父还非得叫孙红军把半袋白面给扔到车斗里,说是过年蒸馒头包饺子。
李卫国也没矫情,有来有往才好呢。
等到开车来到供销社这,人更多了,临近过年,十里八村的人,都免不了来公社置办点年货。
唯一遗憾的就是,农村大集现在还不让办,不然的话,肯定更热闹。
大集虽然没有,但是在供销社对面的道边,还是有十多个人,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微型集市。
李卫国也不免感叹:这就是大势所趋啊。
他凑上去瞧瞧,出售的都是一些自家采集的山货之类,蘑菇,木耳,山楂。
还有一个戴着狗皮帽子的村民,身前的麻袋上摆着几只野鸡和野兔,都冻得邦邦硬。
“大叔,你这野兔咋卖?”李卫国知道今年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多,得多准备点吃喝。
“你就给一块五一个吧,这兔子都没扒皮呢,一张兔子皮,到收购站也能卖个块八角的。”这个村民四十多岁,胡子拉碴的。
李卫国点点头,这价格是真心不贵,于是划拉划拉,一共四只野兔,才花了六块钱。
而且兔皮非常软和,冬天做个鞋垫或者脚套子啥的,都非常适合。
“小伙子,野鸡你也买了得了,给俩钱就成。”那汉子还真是爽快,他这是两公一母,三只野鸡。
摆了好半天,也没个买主,看样子搞不好还得背回去。
好歹换几块钱,给家里的淘小子买两挂鞭炮,再给小丫头买一盒磕头燎,过年了,娃子们都盼着呢。
磕头燎就是一种小蜡烛,五颜六色的,过年的时候,小孩子手里拎着灯笼,然后把小蜡烛放灯笼里。
李卫国本来不想买野鸡的,这玩意肉质太柴,再说了,他养鸡场那边,招来的野鸡都是一群一群的,想打的话,有的是。
不过看这位大叔挺爽快,李卫国就又掏出来三块钱,把这三只野鸡也买下了。
吃不吃肉的且先不说,这野鸡翎扎掸子最好,以后留着送人。
他们这边守着大山,不觉得多金贵,要是城里人,可稀罕着呢。
“小伙子,你抻着麻袋,把这些都装里。”大叔也挺乐呵,既然人家包圆了,那就再搭一条麻袋。
把东西都装进麻袋,李卫国这才注意到,这位大叔身后还有个鼓鼓囊囊的麻袋,而且麻袋还动呢。
李卫国不禁好奇道:“大叔,你这还有活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