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何其聪明,眼珠子上下一翻滚,便皱起了眉头:“刘郡守的情报果然很及时,不得不承认,青州黄巾的确存在复辟的可能。”
“哦?”
管宁同样愣怔:“师兄......”
郑玄将情报递给管宁:“幼安,你自己看吧,刘郡守没有撒谎。”
管宁立刻接过情报,展开浏览,仅仅只是一眼,整个人便彻底怔住,惊得目瞪口呆:
“这......这怎么......这怎么可能?”
“青州境内,竟然有这么多黄巾?”
“该死!”
及至此刻,管宁已经不再怀疑刘铄,甚至为刘铄主动前来,提出这样的请求,表示理解、感谢,对方此举的出发点,至少是善意的。
刘铄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继续添油加醋道:“在下不想让康成书院消失,同样不想让郑老灾难。”
“与此同时,在下同样想要办学,以官府的名义,让每一个适龄的孩童都有学可以上,长此以往,汉室根基方才才可以稳固。”
“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实不相瞒。”
刘铄声音洪亮,铿锵有力地道:“在下现在做的事情,便是这句话,开春以后,东郡、陈留的百姓便会在官府的带领下,开荒屯垦,而且还发明了全新的开荒农具。”
“而在老百姓开荒屯垦时,他们的孩子无人照料,便可送去读书,在下已经派人摸清了两郡的庠序,如果能得郑老相助,经师的问题同样可以解决。”
庠序相当于是后世小学、幼儿园的标准,它们分布在乡村之间,需要大量的经师授课,可现在的刘铄,哪里有那么多人可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铄才把主意打到了郑玄的身上,希望他能把书院迁徙到东郡办学,如此一来,随便挑一批人出来,便可满足庠序经师,把教育体系先恢复部分。
至于郑玄的书院?
刘铄相信,肯定有能达到大学水平的,但也有是在初中、高中阶段的,如果可以将他们有机的划分开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成长会更快。
至于从大学里毕业的书生,刘铄更是能包分配,全都可以到自己的体系下实习,填充因快速扩张而导致的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