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章:津菜八大成(1 / 2)

看到他从灶台后走出,毛晓桐还有些紧张,以为他是要找姜聪麻烦。

但柳师傅却很沉稳,只是在和姜聪平和的交流。

面对柳师傅的询问,姜聪想了想,才问:“你是跟王宏业师傅学的这道菜吧?”

“没错。”

柳师傅回答:“我师傅王宏业师承自杨再鑫,这道【官烧目鱼】就是得自杨再鑫大师的真传。”

“那就没错了。”

姜聪笑着解释:“杨再鑫大师的厨艺是从二荤馆学的,虽然也算正统,但毕竟不是聚庆成的老传承,还是没有学到家。”

听到他的话,柳师傅还没开口,后方两个红旗饭庄的帮厨就忍不住了。

“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右侧的帮厨哼了声,皱眉盯着姜聪:“杨再鑫大师没学到家?你小子是真不怕挨揍啊!”

他这话已经是很不客气了,但前方的柳师傅却没有阻止。

因为柳师傅自己紧皱着眉头,欲言又止。

不仅如此,就连不远处的其他厨师也都眼神不悦的看着姜聪,像是被侮辱到了一样。

毛晓桐注意到了气氛的不对,赶忙开口打圆场:“你们说的都是专业术语吗?怎么我都听不懂呀?”

刚刚姜聪帮她解围,她也想帮姜聪化解一下气氛的尴尬。

“是在聊这道菜。”

姜聪指了指她手中的鱼条,解释:“这道【官烧目鱼】是和津菜的形成有着一定关系的,它是当年津门八大成之首的聚庆成饭庄里,最著名的当家名菜。”

“八大成?”

毛晓桐一脸疑惑。

她虽然是津门人,但这种涉及到专业烹饪圈的名词却已经触及她的知识盲区了。

“八大成是当年津菜风味起源之处的八个饭庄,但八大成的源头,还是聚庆成。”

姜聪随口解释:“聚庆成饭庄是1662年成立的,也就是康熙元年,据说是为了庆祝康熙登基,但也就是那么一说。

不过聚庆成饭庄的成立,是代表津菜形成体系的标志。

往后的几百年里,津菜的发展,都可以追溯到聚庆成饭庄。

【官烧目鱼】这道菜,据说就是之后的乾隆下江南时,在聚庆成饭庄用膳,吃到了一道【烧目鱼条】,感觉很好吃,所以御赐了【官烧目鱼】的名字。”

听着姜聪的解释,柳师傅面色的不虞稍稍缓和了些,但却多了几分疑惑。

这小子明明很了解【官烧目鱼】,怎么会说杨再鑫大师没学到家呢?

杨再鑫大师可是学习了多位津菜名厨的经验,怎么可能烧不好【官烧目鱼】?

姜聪不疾不徐,继续解释着:“聚庆成饭庄是开在估衣街侯家后宝宴楼胡同,那里是当年津门城外最热闹的地方。”

毛晓桐听得懵懂,下意识问:“你怎么知道?”

姜聪闻言,微微笑着看了她一眼。

毛晓桐被他看得有些尴尬,赶忙解释:“我是说,你说那是康熙年间的事,你怎么知道的啊?”

“看书。”

姜聪笑着解释:“有一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书,叫《沽水旧闻》,里面记载了很多早些年津门地面儿上的各种奇闻异趣,也有一些相关的信息。

当年津门城北门外,南来北往的商船和民船,在进入三岔河口前,都要在侯家后停靠,所以时间长了,那里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