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玄幻小说>禅观与净土> 第6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2 / 5)

三者、发起善根增长方便—谓勤供养,礼拜三宝,赞叹,随喜,劝请诸佛。以爱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长,乃能志求无上之道。又因佛法僧力所护故,能消业障,善根不退。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

四者、大愿平等方便—所谓发愿尽于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槃。以随顺法性无断绝故。法性广大,遍一切众生,平等无二,不念彼此,究竟寂灭故。

—《大乘起信论》—

那么在大乘的方便门有四种:第一个是根本的理观,后面的二三四是枝末的对治。我们先看,第一个,行根本方便。

一者,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化众生,不住涅槃。以随顺法性无住故。

所有的修行一定要先把生命归零,再重新出发!一定要安住,安住不生灭心。安住不生灭心它有两块:

第一个,“观一切法,自性本空。”远离凡夫的这种常见, 而不住于生死的因缘相状。它不住杂染相,但是它又能观一切法因缘和合,因果不失,而生起大悲的愿力。修诸功德而不住于涅槃的清净相,所以我们必须要远离生死的杂染相,远离涅槃的清净相,所谓的无住,以无住为住。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第一个不是马上修行,而是以《楞严经》的思想,先调整心态。

比方说,你今天要念佛,你用什么心态念佛?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佛号的角度、本来清净的角度来带动佛号,这个时候你心量是广大的。如果你一开始就执着相状,就会产生一种自我设限,就被外在的相状给控制住了。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猎人他养一只老鹰,他为了省钱,他也不单独养,牠就跟一群鸡养在一起。当然老鹰的身体结构跟鸡不一样,牠那个双脚特别有力量,但牠小的时候,牠还没有飞,就跟鸡一样在地上走路。这个老鹰牠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牠的同伴,牠熏习很多相状进来,牠成长过程看到都是鸡的相状,所以这个老鹰认为牠就是一只鸡,只是比较强壮而已。牠已经产生一种自我设限。我们的心本来没相,但是长时间业力熏习,牠已经形成了一种鸡的相状。

后来牠长大以后,这个猎人要训练牠,怎么训练都训练不起来,因为牠心中已经被自己这个鸡的相状限住。这个猎人很失望就放弃了,就把这只老鹰带到悬崖的上面,让牠自由落体,自己下坠。我花了这么多钱培训你,没用了。结果这个老鹰牠往下坠了,临死之前,牠的潜能发挥出来了,牠那个老鹰的本性功能展开来了,展开牠广大有力的翅膀从低点开始往空中飞上去了。

诸位!这个老鹰本来牠有无量的功能,牠为什么训练不出来?因为牠被这个业力的相状给限住了。所以你不要忽略业力的可怕。诸位!业力可能对你的伤害不是今生,你要不小心的话,它会给你留下内心的阴影,那是伤你无穷,伤害你生生世世。业力它会现出一个相状,如果你只是产生痛苦,那是最好的,因为业力,这个痛苦的感受一下就过去;

但是,如果这个相状让你产生挫折,那就惨了!那这个伤害就不是今生的问题,来生你还有等流性的挫折。

我们无量劫来,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个人成长过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挫折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我们会自甘卑贱,总是觉得自己跟佛陀不一样,为什么?因为我们被很多业力的假相给束缚住。所以,伟大的佛陀出世告诉你:你现在要做一件事情,把你的内心归零,回到你生命的原点,把这些复杂的相状通通清干净!先看到你的本来面目,你本来不是这样子。是你在轮回当中吸取了太多人生的经验。你要把这些相状通通拿掉,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你内心的功能永远施展不开来,你永远被业力追着打。

所以,菩萨云何应住呢?就是以无住为住,就是行根本方便,这个是根本!你看《摄大乘论》要菩萨开始修断恶、修菩提心之前,它要你先安住,千万不要在因缘的相状安住。不管这个相状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清净,凡是相状,它就是有限量的。就像《楞严经》说的,你用有相的心来修行,你不可能得到无穷尽的果报。就好像你用砂要去煮饭,“砂非饭本”,你顶多就是热砂。你这个因地不对。你说你是一个好人,那你顶多只是一个好人而已。我们的心识,它也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它是离相清净,所以才会功德圆满。

所以我们首先求安住,这是第一个思想。安住在清净的本性,破除各种的自我设限。

再看第二个。

二者,能止方便——谓惭愧悔过,能止一切恶法不令增长。以随顺法性离诸过故。

好,那么称性起修的第二个,就是誓断一切恶。透过惭愧忏悔来消除一切的恶法,尤其是那种增长的恶法,断它的相续。断相续心,“以随顺法性离诸过故”。

诸位!你看到没有,它这个忏悔,跟没有安住的人忏悔不一样。安住真如的人是讲随顺法性。而有些人你问他:你为什么要忏悔呢?他说:我为了要消除地狱的果报。这个档次不高,你是为了有相的因缘;你要想说,我要忏悔,是因为我自性本来就清净,本来就没有过失,我只是恢复本来的样子而已。你这样想,跟你那样想,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你站在业果的角度来忏悔,你是走在人天乘的跑道;你站在真如的角度来忏悔,说:我为什么要忏悔?因为我随顺法性。我以前是违背了法性,我现在要顺从真如。真如本来就没有过失,我本来就应该这样子,我本来就应该清净的,我只是假借忏悔来恢复我本来的样子而已。这样就走上了菩提道。所以,同样一个法门,不同的思想,你有不同的跑道:一个是安乐道,通往安乐的道;一个是通往大乘的佛道。

我们再看修善。

三者,发起善根增长方便——谓勤供养,礼拜三宝, 赞叹,随喜,劝请诸佛。以爱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长,乃能志求无上之道。又因佛法僧力所护故,能消业障,善根不退。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

修善包括修习福德跟智慧的善根。

福德这一块,它主要是提出了七支供养,就是十大愿王里面的浓缩:供养、礼拜、赞叹、随喜乃至于爱敬三宝。这个在积集福德资粮当中,使令我们信心增长,志求无上菩提,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透过佛法的熏习加持,一方面消除灾障,增长大乘的善根。大乘善根是一种我空法空的智慧观照,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就是为什么你今天愿意去修习智慧?因为我自性本来就是光明,本来具足光明,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情,只是随顺真如而已。

再看第四个。

四者,大愿平等方便——所谓发愿尽于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槃。以随顺法性无断绝故。法性广大,遍一切众生,平等无二,不念彼此,究竟寂灭故。

前面是断恶修善,这个地方讲度众生。发愿尽于未来际,化度一切有情众生,使令他们成就无余涅槃。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法性本来就相续没有断绝,所以他度化众生是时空无尽,平等无二,不念彼此,究竟寂灭。

你称性起修,你所做的每一个法,都能够产生广大圆满的功德,而且能够不触动你的生死业力。所以这个安住真如就是有这么多好处。

我看这个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他讲到一件事。莲池大师他在云栖寺,有一天,他黄昏的时候出来散步,听到有人说在山下有一个住茅蓬的法师很有加持力,就是谁要是有病,他就持这个大悲咒念一念,然后就把这个水给谁喝,谁就好了。这个时候莲池大师就过去看,他这个人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当然法力不可思议,大悲咒对每一个人是平等的,关键是心力不可思议。他是怎么启动大悲咒的,他用什么心态。莲池大师就在旁边观察一段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