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0章 新朝雅政(2合1plus)(2 / 2)

人性中难以抹平的贪婪,长期来超额得利带来的路径依赖,这些都令相当一部分乡绅相信只要表面姿态,官府就会退却的。

八月十五,中秋时节。

乡贤们串联起来,五位致仕的进士老爷,七十八员举人老爷,五百多个秀才,纠集在一起,带着家丁护院们,举着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牌位,来到金陵府衙门口击鼓鸣冤。

经大明皇帝朱富贵电令批准,金陵守备蒋彪毫不犹豫地率军弹压。

这些从铁路军第一师转隶而来的皇家陆军金陵守备部队,换上了锦衣卫的飞鱼服,戴上防爆头盔,手持防爆盾牌,腰别警用八件套,如下山猛虎冲入秀才举人们的抗议队伍之中。

伸缩警棍无情地抽打在老秀才的脸上,至圣先师的排位被马靴踩得粉碎。

一个曾经官至工部右侍郎进士老爷,嚎啕大哭:“暴明,真乃暴明啊!先师受辱,天下士人之耻啊……啊呜呜呜……咳咳咳……”

一个战士见到一个皓首老头在那里哭丧,掏出辣椒水就朝他喷了两下。

别说,效果真不错。

只可惜,毕竟不是专业的锦衣卫,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防爆喷剂的使用。

年轻的小战士没有注意风向,把自己辣得够呛。

不到两分钟时间,士绅的队伍就被冲烂了。

有拿起石头砖块企图袭击锦衣卫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全都被当场逮捕。

冲突中,也有不少人受伤严重,断腿的,鼻梁骨骨折的,眼角被伸缩棍打裂开的,不胜枚举。

士绅们如丧家之犬仓皇逃窜,留下一片狼藉。

至此,江南士绅内部严重分裂。

一部分聪明人认清了形式。

尤其是一些年轻学子,并没有在父辈对朱皇帝的咒骂中亦步亦趋。

他们从上海明租界购买了《圣人天子起居注》全集仔细研读,搞明白了究竟何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搞明白为何说大明复兴并非是汉光武式的一朝一代的复兴,而是整合诸夏,为全民族谋千年的伟大复兴。

这一步进步士绅,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贤了。

他们的视野也不被局限在一亩三分地上,而睁眼看向世界。

更进一步,思维特别超脱的年轻,在读过朱富贵陛下的著作之后,还敏锐的意识到,随着大明的经济井喷式发展,巨大的虹吸效应之下,原本的地主佃户形式的经济模式也已经无法维持运行了。

原本只有卖身当长工、当佃农一条路的破产农民,如今有了好一万倍一千倍的出路。

现在自家的田之所以还有人种,无非是家里想尽一切手段屏蔽大明的入籍政策,控制佃农的人身自由罢了。

但纸包不住火,总有一天,发现上当受骗的佃农们会爆发出可怕的力量。

到时候自己可不是贱卖土地那么简单了,那是会出人命的!

无论是出于对新世界的向往,还是出于对前途的迷茫,总之相当一部分士绅子弟,经过当头棒喝之后,转变了思维。

当与此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地主老财已经从精神到身体都腐朽掉了。

他们拒绝一切改变,拒绝任何的自我革新。

其实,朱富贵也并非一定要以如此强硬的态度收回地主的土地。

朱富贵并不缺钱,而且最近刚刚发了一笔横财。

历史上,曾国藩、曾国荃屠南京后,太平天国的宝藏不翼而飞。

慈禧派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暗中调查相关事件,结果上任两年后被人刺杀,此事便不了了之。

根据推测,曾氏兄弟及湘军大小军头从太平军手中得到的宝库应该高达1800万两。

事实证明,这不是空穴来风。

将江南半壁财富收入囊中,洪秀全老弟最终留给朱富贵1400万两银子和无数金银珠宝,加起来确实有1800万两之多。

折合如今的英镑675万,后世的人民币67亿,是朱富贵委托朱莉管理的双朱风投资产的倍,朱富贵个人总资产的15。

当然,白银贬值越来越严重,这么大笔银子放在手里就是赔钱,朱富贵还得委托朱莉想办法换成黄金,折损下来也值不了那么多钱。

反而是那些金银珠宝,可以当做文玩丢到系统上卖个好价钱。

总而言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在华夏大地上黯然落幕,最后都给朱富贵做了嫁衣。

但,朱富贵也不是白拿小老弟的。

老大哥做事不能这般不地道。

67亿的资产,朱富贵给30万南美移民,按照每人2500元的高标准置备了物资。

朱富贵只是含泪赚了点辛苦费而已。

有了这点辛苦费,其实把全金陵的地契平价收回来问题不算太大,毕竟也有大量土地原主人已经死在乱世,成为无主荒地了。

更有甚者,朱富贵甚至还能用铝去换地契,搞类似这样的骚操作。

但,最终朱富贵都放弃了。

因为账不是这么算的。

光头拿了全大陆的黄金去赎买小岛上的土地,都要靠耍赖打白条的方式,足可见赎买是个无底洞。

若是铝材能像历史上一样坚挺到1890年倒也罢了。

但因为技术外溢,尤其是大明异常多的铝制品引起了欧洲化学家的注意。

如今在英国皇家科学院、普鲁士西门子等数个地方,电解铝的技术都已经开始突破了。

朱富贵与其在金陵一府赚那些乡贤一笔,不如干脆就直接把人设立起来。

明虽旧邦,其命维新。

新朝雅政,旱地行舟。

大明用极其强硬的姿态,让乡贤们彻底放弃幻想,分化对立。

如此一来等到大明王师一到,思想觉悟高的加入,思想觉悟低主动跑路,别添麻烦,也别搞两面人。

开诚布公,坦诚相见,少一点算计,多一点明牌。

这样对彼此都是好事。

而且朱富贵还很贴心地给他们准备好了跑路投奔的明主。

得到朱富贵暗中授意的李鸿章府,将敞开大门,广纳天下豪杰入瓮。

这对于李鸿章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破船还有三两钉。

这些举家来投的乡绅别的可能没有,银子肯定有。

一时之间,李鸿章治下必将出现畸形的繁荣。

至于得罪乡贤的后果,朱富贵是有充分预计的。

历朝历代,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外来政权,最终都只能选择对乡贤妥协,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个。

一是历朝历代都不具备充足的动员能力,可以将行政力量拓展到乡一级。

二是自古以来乡贤掌握了笔杆子,掌握了裹挟舆论的力量,并将之作为钳制皇权的筹码。

除非做好了遗臭万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准备,否则没有谁敢得罪这一庞大的群体。

但这两点对于大明来说都有解决的可能性。

朱富贵迟迟不回本土,如今也是小心翼翼地搞特区试点,便是要在一片没有任何掣肘的土地上培养出足够高效、足够有行动力的行政体系。

到时候再以霹雳手段厘清中华本土盘根错杂的裙带关系,将那些不干不净的东西全部打包丢给李鸿章那个尿壶,实现改天换地,造一个新中国。

而至于第二点……

那只能说,大人,时代变了。

想靠写几篇酸臭文章,依靠士林手抄笔传形成影响力,去和印刷报纸、电台广播、黑白电影等等工业化传媒力量相匹敌,这怕不是比用长矛捅坦克更加可笑。

正是基于这两点,朱富贵才决定放手一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