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儿,罗怡楠停了笔,看着最后“急性会厌炎”五个字踌躇了好一会儿,还是在最后打上了一个“?”。
如果那位男医生站在她身边看到这个问号肯定要皱上眉头。
这么明显的急性会厌炎,已经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连气切包都准备上了,怎么还要打上一个问号?难道除了急性会厌炎外,还有别的可能性吗?
其实罗怡楠之前也认为急性会厌炎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最后的抢救和某人的一句话让她有了些新的想法。
其实整个抢救持续时间非常短,麻醉师带着最小号的气管插管轻松插入。从李阳雨按铃弄开手术室的大门,到他完成插管,前后就只用了不到3分钟。
灯光照射下,会厌部的肿胀并不算特别严重,气管自然有一定狭窄,但比起那些真正的急性会厌炎,女婴的情况倒还算可以。
“成了!”
麻醉医生以为这会是场硬仗,笑呵呵地说道:“我都准备让师兄带那支刚购入的可视喉镜下来了,没想到那么轻松。(就这??)”
“进去了?”
“进了,确实有一点水肿,不过离窒息还有一段距离。”麻醉医生难得遇到一个增添他自信心的孩子,兴奋得不行,“带回去上激素雾化吧。”
“是急性会厌炎吗?”罗怡楠问道。
“当然......”
麻醉医生笑了笑,本想说个肯定的答复,不过想到新生儿情况复杂,会厌炎的症状又不算太过明显,就选择谨慎了一回:“看上去像,还得做做检查确定一下。叫耳鼻喉会诊吧,这地方归他们管。”
说完他便一溜烟跑了,走的时候还不忘要上一张会诊单:“待会儿让实习生送会诊单过来,我先回去写会诊记录了~”
“额......”
看着风一样刮走的麻醉医,罗怡楠有点懵。刚才说的那些就和没说一样,检查?检查市西都做了,诊断就是会厌水肿和呼吸困难。至于水肿的原因,什么都没说。
现在孩子从市西转院来了这儿,人就在两边站着呢,那么模棱两可的话说出来,让她怎么收尾?
这不,开始了......
“又是叫耳鼻喉?怎么哪家医院都这样?喉咙有事儿就叫耳鼻喉,其他医生都是吃干饭的?”父亲率先忍不住,大骂一通后又把炮火调转回市西儿医的身上,“都是你们医院害的!这都第二次了!”
罗怡楠想帮忙解释,不过在和市西那位儿科医生眼神交流了一瞬后,她选择了放弃。多年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儿科急诊的临床经验告诉她,这对夫妻不好对付。
这当然是字面意思上的不好对付。
孩子大病缠身,父母又在医院先后待了近两个月,多少了解一些医院的运转流程,也清楚医生的交流方式,想靠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来模糊化处理是肯定不行的。
而想要用一些外因来保护自己和同行,更是会造成反效果。
面对他们,躺在暖箱里的女儿才最重要。罗怡楠不想拐弯抹角,直接说清情况才是最重要:“现在怀疑你们的女儿有急性会厌炎,已经做了气管插管,暂时安全了。”
“暂时?”
“你们也看到了,这已经是第二次,病情是会复发的。”罗怡楠不给两夫妻说话的机会,直接拦着他们继续把话说完,“你们先别急,治疗需要一步步进行,咱们先问问外科医生该怎么处理,然后再一起想对策。”
话听上去有些敷衍,不过两夫妻来这儿就是为了手术,外科医生的意见自然是第一位。
可惜外科医生的意见就像一桶冷水,或许在丹阳这个天气下就和冰桶挑战一样。全篇解释听完,父亲脑袋空荡荡的,母亲更是只能以泪洗面。
在感染面前,外科手术危险性非常大,需要先行排除掉感染才行。
罗怡楠不知道怎么去和面前的外科医生争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对夫妻,她当时能做的就只有站在暖箱边,看着心电监护发呆。
“那就先这样,人你们带去急诊留观,我还有手术,就先......”
他刚起身要走,一个声音终于忍不住喝住了他:“我就不明白了,就是个慢性会厌炎而已,又不影响手术进行,你在怕什么?”
“慢性?”外科医生回头看了看一旁的罗怡楠,不过她好像比自己还惊讶,“突发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降低,不应该是急性吗?”
“会厌水肿又不明显,症状比急性轻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