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看向这位提问者,正是来自德意志的著名数学家‘舒尔茨’,如今舒尔茨已经被誉为法尔廷斯的接班人,德意志年轻一代数学领军人物,今年菲尔兹奖的热门候选人,在世界上也是享有盛誉。
随后大家都看向台上的佩雷尔曼和秦元清。
实际上这段时间,大家都有所交流,佩雷尔曼操刀的《关于准黎曼猜想的证明》这篇论文,太过咸涩难懂了,甚至很多地方都出现跳跃性的,所以彼此联系比较紧密的数学家,不断地进行交流,可哪怕如此,依旧有不少问题没能解决。
作为学者,大家都很清楚,寻找一个逻辑上的漏洞,远远要比支起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要容易的多。而想要在短短的一场报告会的时间,化解掉大家的提问,实际上是非常难的。
当初怀尔斯在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时候,可是用了足足一年的时间,才补救了证明中存在的漏洞,并回答了审稿人的质疑。
找漏洞,往往比解决要容易得多。
就像破坏往往比建设要简单的多。
以前秦元清写的论文,思维逻辑紧密,论文非常的详细,博士生就看得懂,甚至很多研究生都能看完,虽说论文边幅都比较长,但是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的风格,比较看起来不会吃力。哪怕有一些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在学术报告会的时候,得到秦元清的解答,往往是很顺利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和热烈掌声。
可是现在这篇关于《准黎曼猜想的证明》,是佩雷尔曼操刀的,充满着佩雷尔曼的风格,整篇论文的边幅连秦元清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自然是极度烧脑,大家很多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这自然是大家潜意识认为的存在着漏洞或者根本性逻辑错误。
现在舒尔茨,只不过是年轻气盛,忍不住抢先提问,所以大家都想看看,佩雷尔曼是怎么回答的。
一旦学术报告会对于一些提问的问题没能回答得上来,那么报告会后必须进行重新审视,进行回答,不然的话数学界也不敢承认论文的正确性。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