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爷爷的嘴里,也发出古怪的笑声,他伸出蒲扇般的大手,使劲拍拍刘青山的肩膀,显然对照片也十分满意。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一定要好好保存。
刘青山却被他给拍得直咧嘴:哑巴爷爷这手劲儿,还真大啊!
在木刻楞这边短暂停留之后,大伙就结伴进了林子,开始采摘冻蘑。
刚子和大飞哥算是开了眼界,林子里的东西,瞧啥都稀奇,嘴里不停地问这问那,都快成好奇宝宝了。
也没人笑话他们,第一次进林子的城里人,绝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子,刘青山嘴里还不时提醒他们几句:
“小心点,那是刺玫果,扎手!”
刚子讪讪地收回手,把食指放进嘴里吸吮一下,他刚才看到一丛小灌木上,挂着红彤彤的小果子,就忍不住去摘,结果被扎了一下。
“小心,那玩意是红菇娘,霸苦霸苦的,林子里的东西,不能随便尝!”
刘青山发现的还是晚了点,大飞哥一张脸都快变成苦瓜了,谁知道外表圆溜溜红彤彤的小果子,竟然比苦胆还苦呢。
“没事,这玩意吃了败火,可以摘一点,回去穿成一大串,留着冬天的时候泡水喝,消炎败火。”
刘青山嘴里安慰着,一边搜寻蘑菇,一边还把遇到的红菇娘摘下来。
这种植物也就一尺多高的样子,林间随处可见,外面裹着一层红色的外皮。
跟园子里种的黄菇娘模样差不多,至于味道嘛,反正谁吃谁知道。
吃了苦头之后,飞哥和刚子也不敢再瞎折腾,看到啥稀奇的,都先问问。
刚子嘴里还念叨着:“关东山,三样宝,人参貂皮靰鞡草,青山,这人参到底长啥样?”
人参的模样,基本上是个人都知道,不过知道的那是埋在地下的根部,至于上面的枝叶都是啥模样,一般人还真没见过。
刘青山就给他们简单说说,他伸出巴掌晃了晃:“人参的叶子,第一年只有三片叶子,俺们就叫三花子,第二年会长出五片叶子,三大两小,所以叫马掌子。”
“到第三年,就会长出两个杈,每个杈也都是五片叶子,这时候就叫二甲子。”
“到第四年,长三个杈,叫灯台子,以后每年多一个杈儿,分别就叫四匹叶,也有叫四品叶的,五品叶,六品叶。”
“这说的只是正常人工栽培的情况下,野山参因为生长极为缓慢,还会在林子里遭遇到各种意外,五到十年,才能长成马掌子。”
“十到二十年,才能分出两个杈,长成二甲子,俺们这也叫开山钥匙,意思是找到它,就有可能找到大货。”
“三十年以后的野山参,才会分三个杈,长成灯台子。”
“四品叶的野山参,通常要长五十年到八十年,至于六品叶,没有一百年,肯定是长不出来的。”
“所以有经验的赶山人,一瞧人参上面的枝杈,就能大致判断出来年份。”
他说得也算比较详细了,可是那哥俩依旧听得迷糊,刚子嘴里还念叨着:“要是有实物参考一下的话,就比较容易搞懂了,最好是来一棵六品叶。”
“还六品叶呢,你以为野山参是大白菜啊,想看就能看到?”
刘青山也被这小子给逗乐了,索性不再搭理他。
刚子却不死心,拿着个小木棍,在草窠里来回扒拉着。
猛然间怪叫一声:“棒槌!”
这也是他刚学来的,发现野山参,必须大喊一声棒槌,这样才能把人参镇住,免得跑掉。
周围的人立刻被吸引过来,张大帅嘴里还叨咕着:“妈个巴子的,难道这个棒槌真能找到一棵大棒槌?”
棒槌在当地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野山参,另外一种,就是指对某个行业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可以称为“棒槌”。
刚子还真发现了状如手掌的一丛枯黄叶子,兴冲冲地伸手去薅,结果妈呀一声,手上扎了不少刺儿。
刘青山凑过去瞧了一眼:“哥呀,你还真是个棒槌,拿刺五加当野山参,真服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