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八章(2 / 2)

果然,这锅白菜烧出来,嗅着飘出来的香味,全都胃口大开,不说陈凌两人,连王真真这个小丫头都吃了整整两个蒸馍。

饭后,王素素和大妮儿一块去送娃娃们上学。

陈凌就出门到王立献家帮忙盖蘑菇棚去了,这两天主要是搭架子,拢共不到二分地的样子,而且也不是倒扣的拱形大棚,是以三面土墙,其中两侧是三角形的山墙,后方是长条的后墙,以竹木作为骨架,斜坡样式的土棚。

这种建造成本低,搭建起来不用太多人力,轻松的很。

中午王立献家管饭,但是陈凌没来得及等开饭就走了,是王素素来喊他说家里有羊的要生了,让他赶紧回去。

其实小两口早就做好准备了。

因为天冷了,夜里气温尤其低,前些天就把柴房收拾了出来,铺了厚厚的干茅草,让两只羊住了进去。

还以为要再等几天的,没想到这就要生了。

两人匆匆往家赶。

走到家门外还没进院子就听到家里传出的羊叫声,听起来很是急促不安。

到柴房看了看,黑山羊倒是没啥动静,白色的奶山羊已经把脑袋抵在墙角,咩咩叫着,不住的用蹄子刨着地,开始使劲了。

两人见状立马准备接生。

其实这两只羊是陈凌用洞天带回来的,喝过洞天的灵水,可以保证,不管是母羊还是羊羔子,都会很健康。

但由于两只母羊是初次产羔……

没有过抚育经验。

还是需要人来看顾的。

比如有的羊即便是健健康康的,但它就是对小羊羔不亲近,生了小羊羔之后,压根不去舔小羊羔身上的黏液,有的不认,甚至有的还抵踩小羊羔。

这些都会影响到小羊羔的存活。

所以,第一次生产,还是要管好。

今天这个奶山羊算是让人比较省心的。

前后一个小时左右,就顺利生下来两只白色的小羊羔。

一般的羊生第二只羊羔的时候,容易脱力,这是因为生第一只就用尽了力气,造成的第二只难产。

还好家里这两只羊身体健康强壮,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两只小羊羔落地之后,母羊就静静的卧在墙角的干草上,把两只小羊羔身上的黏液分别舔舐了个干净。

过了不久,两只小羊羔就摇摇晃晃的站起来。

跪在母羊身下,用头不停地抵住母羊的奶包。

这是饿了,在找奶喝。

“能自己找奶喝就行啊。”

陈凌小两口松了口气,不用他们插手最好,这样的小羊羔才长的快,长的健壮。

随后便乐滋滋看着两只小羊羔抢奶喝。

于是当天晚上他们家也喝上了羊奶。

奶山羊的初乳相当不错。

非常浓稠,奶皮也很厚,虽然腥了点,但喝起来感觉很好。

可惜没能高兴多久。

奶山羊让人省心了,黑山羊却不太行。

黑山羊是第二天黄昏生产的,也是两只,但这黑山羊就是个不认孩子的狠心娘了,又笨又蠢,第一只小羊羔生出来后,连脐带都没咬断,更别说去舔小羊羔身上的黏液了。

陈凌试着先把羊羔的口、鼻、眼、耳关键部位的黏液清理下来,避免羊羔呼吸困难出现窒息,又把黏液放在黑山羊鼻前抹了抹,让它熟悉孩子的气味。

去咬脐带,去舔黏液。

可惜,还是不行,表现的相当抗拒。

没办法,陈凌和王素素两人就只能自己上了,剪完脐带,又把黏液擦干,做好消毒,结果发现还有一胎没生下来。

又是一通忙活。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让它照顾小羊羔很抗拒,但是小羊羔去它身后的奶包找奶喝,却没啥反应,懒洋洋根本不管,任由去喝。

由此看来,这家伙大概是个粗心大意的母亲吧。

但是不管怎样,四只小羊羔健健康康的生了下来,除去它们喝的,自家每天还能挤三到四斤奶喝,可以说奶水很充裕了。

羊奶营养高,是相当顶饱的东西。

每天三、四斤羊奶,王素素一个人根本喝不下,就让妹妹和陈凌也跟着喝。

王真真倒没啥,小丫头跟姐姐一样,很喜欢喝奶,属于乐在其中。

陈凌就不行了。

连着喝了几天之后,打嗝都是奶味,就再也喝不下去了。

不说别的,这玩意儿年轻汉子喝多了也确实不好,老上火。

这些天,王立献家的蘑菇棚盖好了,完工之后喝了顿酒,剩下买哪样菌丝慢慢挑就行。

闲下来了,王立献连着出村去跑了两天,把认识的干建筑队的找了来,到村里给陈凌看地方,顺便算算他这农庄建下来要花多少钱。

于是陈凌就把备好的几页图纸拿出来,领着人到地里转了圈。

跟他预想的大差不差。

这时候其实人工费不贵,花钱的地方在于自己想用什么材料来建了,土墙、砖墙、铁丝拦网怎么样都行,全凭自己心意,想搞洋气的,就多花点钱,想粗糙简单的,就省点钱。

陈凌的要求不高,他们这些人也能完成,只有一点就是今年有点凑不起来人,王立献以前跟的乡里建筑队都快散了,上年纪的上年纪,年轻的又出去打工。

今天来的是城东村子的,他们这边也一样,目前只有五六个人。

陈凌这也不是小家小户的建房盖楼,地方大了去了,人少哪能干得过来。

只说尽量给他问问,如果陈凌能等到来年开春的话,肯定是没问题的。

陈凌听后也没说啥,在王立献家坐了会儿,喝茶聊了聊天,就把人送走了。

回来的时候,从崔瘸子门前路过,不少人在那里闲聊,今天王来顺也在,笑眯眯的坐在人群中,抱着膝盖晃着腿,很是悠闲。

要说这老头近段日子可是春风得意了。自从上次市里采访过后,灾后的救助款很快就发下来了,其他村可没这个待遇。

前些日子播出的时候,他还专门去县城拉了台电视机回来,在大队前面放,大家伙虽然不知道这玩意儿有啥用,但上了电视总归是漏了大脸了。

而且救助款还给到手里了。

王来顺这个村支书,在村民中的威望明显提高了很多。

以前他嫌村里狗屁倒灶的事麻烦,老是和稀泥,好些人就不怎么待见他,现在倒好,老远见到都打招呼,热情得很。

今天只是来崔瘸子家打点酱油,就被村里几个汉子按在这里下起了象棋。

他们说笑着,见到陈凌走过来,也忙把他喊到跟前。

知道他刚才领着人去村外了,是要在地里建啥农庄,就问他是想怎么建,建下来要花多少钱之类的。最后又忍不住问他今年到底挣了多少钱。

天长日久的,人们心里慢慢的也清楚,陈凌今年发大水后卖菜肯定没少挣,但具体有多少,谁也不知道。

看着他们一个个都很感兴趣的样子,陈凌却是三缄其口,说啥也不透露。倒不是故意不说,只是他一直觉得钱多钱少没必要,本来就是笔糊涂账。

但是回家后,王素素给他算了一笔账。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自从上次小两口去县城卖菜之后,家里这几个月,鸡鸭蛋、兔子、以及进山打猎的猎物等杂七杂八的收入,加起来竟然超过两千块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