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人们的寿命很短,对年龄和基础教育的要求没那么高,许多天才早早就能在各自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些人物往往在艺术界扎堆出现,还没成年就能获得皇家贵族们的青睐,只因为艺术创作靠的是天赋和灵感而不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经验。
但即使如此,卡维这一路的晋级也堪称魔幻。以这样的年纪获得几乎所有外科医生的认同,同时还能得到弗朗茨国王的重用,在奥地利医学界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历史。
卡氏剖宫产、朱斯蒂娜的改良乳腺癌切除+汝房重塑、费尔南的腹腔手术、老元帅路德维希的脊椎手术
在外科条件极为苛刻的19世纪,靠着一台又一台超出现有认知下的手术,卡维才勉强走到了这个地步。
军医包括医疗后勤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运转,维持老一套肯定会遇到相当大的麻烦,所以一开始他想让整个军医处都做出改变。
可惜一山不容二虎,成为和艾丁森对等的另一个负责人并没有消除某些人的质疑。表面上他是皇权特许,可真到了关键时刻,卡维的资历和爵位依然不能服众。
站上风口浪尖就会被所有人盯着,与其这样不如退一步。
最后在讨论之后,卡维选择放弃了干预军医处和医疗委员会的权力,也进一步缩减了自己干预外科手术的权力。他只从艾丁森手里拿来了北线奥尔米茨陆军要塞总医院,成了那儿的院长。
就这,还是布莱希特大公帮忙说话之后才到手的。
权力只有被手下承认才有意义,这种交换和主动退让反倒让卡维觉得轻松。
在艾丁森眼里,北线离维也纳最近,有重兵驻守,也是奥地利的主攻方向,形势不会太严峻。就算真有大战,战线也早就推进西里西亚,和待在后方的卡维没多大关系。
日子会过得很安逸,同时也拿不到任何功勋荣誉。
经过分权之后,整支奥地利部队的军医院里,也只有北线的奥尔米茨和约德克两家医院严格遵守着卡维的《军医手册》,用的也都是愿意跟随卡维的外科医生。
而在西线,军队整体以防守为主。
伊萨尔河沿岸的慕琛小镇是这次的重中之重,那里的总医院由艾丁森亲自督建,整体水平基本和普鲁士在格兰塞尼的医院相当。
当然,这也和小镇规模有关,当地没有像奥尔米茨那样的大型医院,一切都需要在小医院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可以这四个月的准备期,完成一家1500+床位的医院扩建根本不是问题。卡维当初还给出了医院所需后勤物资的清单,以及病房规划图。包括如何灭鼠灭虫,如何做病房消毒,如何清洗床单器械,如何取水,如何运输物资、伤兵等等.
可惜艾丁森仍维持原先的安排,没有采纳。
他只在小医院原有基础上做了一小部分的扩建,然后把大量病房全部安置在医院周围的民房中,用简单的墙板围出一大片医疗区域。这样确实节省了成本,离开后也不会对城市带来太大的变化,可他却严重低估了战场伤亡的烈度。
三天时间,民房所带来的1000张床位迅速消耗殆尽。面对不断后送涌入的伤兵,想要再往外扩建显然是不可能了,只能原地靠帐篷来解决住宿问题。
到第三天,帐篷也用完了,只能借用小镇的教堂和一些大宅院作为伤兵的临时安置点。
病房还只是他遇到的困难之一,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之前没能考虑到伤兵数量,扩建出的四间手术室也发生了严重挤兑。
这里的手术室无法和卡维精心改建后的专业手术室相提并论,没有相连的后勤仓库,没有定时消毒打扫,更没有与病房相接的绿色快速通道。想要送病人来手术,需要找到病人所在的某间民房,然后调用马车运送而来,费时费力。
更麻烦的是,手术室的面积十分有限。
艾丁森不像卡维,很难摆脱手术剧场内部布局的束缚,一间手术室一张手术台严重限制了手术室的利用率。
2300名伤亡士兵,其中有近800人需要及时手术,只靠四间手术室显然是不够的。最后就演变成了把民居改建或者直接拿来充当手术室的情况,之前卡维强调的消毒概念也变得荡然无存。
当一切因为人员数量激增而发生改变的时候,医生们的治疗操作就开始变形,手术变得没了章法,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做手术,而非救治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