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6章 朝议治河(2 / 4)

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严重,五代各王朝战乱不休,长时期无人关注治河筑堤等事宜,这就造成了有宋一代黄河下游地区屡屡决口,给大宋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自大宋立国以来,中下游地区发生决口事件已越过70次。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黄河决于滑州韩村,东南流至徐州入淮水;此后,黄河又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天禧三年(1019年)、天禧四年,三次决口,河水夺淮,其中天禧四年的决口历时七年,泛滥郡县三十余个,被视为历史上黄河第七次较大改道。

到仁宗庆历年间,黄河决于澶州(河南濮阳市)之商妇埽,河道自大名改向北流,经冀州至乾宁军(河北青县),而入海。

十年后,于仁宗嘉祐年间,又因在大名、恩州之间决口,遂又派生出流向德州、沧州至无棣县入海的一股。

从此黄河下游分作北流和东流好几股。

熙宁二年(1069年)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拉开了改革的历史大幕。

王安石推行的一系列新法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农田水利法。

他当政后,不管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如何反对,果断地把二股河开修疏浚,把东流疏通后,把北流给堵住了;在完成了这件事之后,他还在开封设置了一个“疏浚黄河司”,派人专门负责长年疏浚黄河,以防止泥沙淤积。

此举遭到了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大力阻挠和破坏,当时文彦博在大名府为官,认为王安石疏浚黄河的行为“天下指笑,以为儿戏”。

并数次上书说:“浚川司浚河身,始末尽在河底,深浅固难详。”

这话就是说,你疏浚黄河,河道是不是变深了,泥沙被冲走了多少,咱们也没法潜到水底查看,这么干只会让天下人笑话,停了吧。

有些人反对理由更充分,哪怕只是局部地区的疏浚整治,竟也深恐因聚众治河,会引发大的叛乱;别的不说,秦始皇修长城,致使渔阳鼓响;隋炀帝挖运河,致使天下群雄并起;这都是前车之鉴啊!因此,咱们还是什么也别干的好!

这样安全。

更有甚者还说“开河(即浚治黄河)如放火,不开河如失火”,意思就是说治理不治理都一样。

很好,很强大!持这种观点的人他家一定不在黄河边上!

治理了,有可能引发河工闹事;不治理,反正冲不到我家;因此还是不治理的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

裁军他们怕叛乱,治河他们怕叛乱,然而再没谱的意见,一但强大的一种程度,他就是真理,他就能起作用。

疏浚黄河司最终被撤销,治河工作停滞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